作爲《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賦》原本有一個完美的開局。豆瓣開分高達9分,就是明證。

這個臨時改的名字,雖然看似不怎麼樣,但是把《大秦帝國》這種不倫不類的西式名字改掉,其實也很合理。

在中國古代,從來只有某國,某朝,就沒有直接喊“某某帝國”的,一直到了清末,受西方影響,纔出現了清朝官員自稱“我大清帝國”的叫法。

而更重要的原因,當初的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雖然是一部公認的精品電視劇,但因爲是以作家孫皓暉先生的小說爲藍本的,和真實歷史差距很大。

第二部《縱橫》,第三部《崛起》,都是拋開了同系列小說,完全以真實歷史爲基礎來演繹劇情了,因此招致了很多“原教旨”小說粉的不滿,也讓這兩部同樣可稱精品的電視劇,在播出時遭致了很多抨擊與貶低。

第四部《天下》,通過直接改名,徹底和那套魔幻歷史小說撇清關係,明確自己是歷史正劇,不再是小說改編劇的定位,原本是合理且明智的。

《大秦賦》開局的秦趙邯鄲之戰,戰爭場面吹爆,近十年來國產電視劇最佳,道具製作上也十分用心,基本是朝着直接還原出土文物的方向去考據的。

因此,視頻網站的彈幕上,很多觀衆甚至友善提示:甚至生怕劇組用力過猛,開場把經費全燒了(笑~),

幾乎清一色的老戲骨陣容,辛柏青老師的嬴異人,段奕宏的呂不韋,王慶祥的昭襄王,鄔君梅的華陽夫人,馮暉的安國君嬴柱……

甚至次要角色也都安排得十分用心,周赧王這個末代天子只有一場戲,看看尹鑄勝老師(《長安12時辰》的林左相)的表演,不愧是話劇獎全滿貫得主的深厚功底,

異人的生母夏夫人,一看那麼眼熟,然後想起來了,《大明風華》裏戲份頗重的“胡尚儀”,師悅玲老師。

特別是孝文王嬴柱、莊襄王嬴異人這兩代秦王,是有史以來塑造得最精準的,如此風骨,如此氣度,纔不愧是始皇帝的父輩祖輩,而不是傳統故事演繹下的妻管嚴、窩囊廢、酒色之徒。

這也是《大秦》系列電視劇的一大優點,對天不假年的次要歷史人物,也充滿公允與溫情,一如第二部《縱橫》對秦武王嬴蕩的塑造,如此方爲斷三川取宜陽、英年早逝的一代雄主,而非如《羋月傳》裏那個癡肥智障。

相對年輕的主演,朱珠的趙姬,還有小嬴政也還行,當然,非要和“珠玉在前”的寧靜版“趙姬”/翁裴然版“小嬴政”這種經典形象比,確實差一些。

第一天播出的1~6集,開局還算不錯,85~90分吧,除了 劇情剪輯有點問題,邯鄲大戰,秦國VS趙魏楚四國交兵的結局,嬴政母子怎麼被平原君捉住的,直接剪沒了?

然而,就當觀衆們期待這部劇善始善終,給這個系列完美收官時,誰想現在的電視劇,真是經不得誇,

播出第二天,本劇最大槽點出現了:嬴政即位爲秦王時才13歲,然後劇組簡直是發神經,讓今年40歲的主演張魯一,直接登場???

這不僅是演員年齡和妝容太老的問題,而是直接關係劇情的基本邏輯:

如果歷史上剛即位的嬴政,真是這麼成熟高大的模樣,太后趙姬、丞相呂不韋、宦官嫪毐,哪裏輪得到他們來把持朝綱?大秦的嬴氏宗親、大秦的百官諸將,誰能容許他們攬權?——故事的基本邏輯崩了,根本不是演員的演技能拯救得了的。

12.4更新:被今晚的臺詞雷飛了,嬴政對着呂不韋大喊:「我不想做一個連自己生父是誰都不知道的畜生!?

你若是我的生父,我願意跟你離開秦國,願意跟你一起浪跡天涯!

其實,關鍵問題,還是出在演員的選擇上,如果真是按真實歷史年齡,此時的嬴政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聽聞身世祕聞,精神一度崩潰,對疑似生父和老師,說出這種臺詞,即使是始皇帝,也不是完全不行。沒有誰生下來就是性情堅毅的千古一帝的。

可是,誰讓劇組爲何非讓今年40歲的主演張魯一,直接登場演這種原本應該是少年演員的戲份,說這種臺詞???任誰看到這種劇照,不會覺得是一個成年男人?

結果是什麼,播出兩天時,豆瓣分是8.9分,有了嬴政對着呂不韋大喊的這兩句奇葩臺詞,直接減到7.4分,

接着, 《國家寶藏》節目,富大龍版的秦王嬴政,10分鐘劇情贏得滿堂彩,播出幾個小時,《大秦賦》豆瓣分從7.4掉到了7.1分,又在第二天,跌到了6.9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啊。

等到《大秦賦》78集播完,最終的豆瓣評分已經直線下降到6分左右,可惜了前幾集那麼用心和燒錢的戰爭戲。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整個影視行業,對編劇工作的極度輕視,造成的種種惡果,白白浪費那麼多投資,那麼多財大氣粗的劇組,就是不肯、不願明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