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宏光MINI EV火了!今年7月下旬正式上市的宏光MINI EV,在上市後首個完整月銷量便達到了9000餘輛。9月份,宏光MINI EV直接突破兩萬輛大關;到了11月份,宏光MINI EV的銷量已經逼近3萬輛(28246輛),而根據官方最新數據,截止12月,宏光MINI EV已經累計售出超12.7萬輛。再加之五菱官方爲其包裝上時尚、潮流的形象,宏光MINI EV儼然成爲了一位“網紅”。

宏光MINI EV的熱銷,也促成了許多媒體對其大肆追捧,“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終結者”、“最適合普通人的新能源車”……等等誇讚之詞加之其身,進一步將宏光MINI EV推向了更高熱潮。看到五菱宏光MINI EV如此熱銷,作爲媒體我們十分好奇爲什麼其它品牌不選擇跟進呢?雖然單車利潤不高但是巨大的銷量仍然還是可以帶來可觀的利潤,還可拉昇品牌整體銷量,一舉兩得的好事。而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也採訪了多家主機廠負責人,得到回答可概括爲:不是造不出,而是我們不能造。

宏光MINI EV定位於微型純電動車。微型車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解決我們普通人出行代步的需求,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日益擁堵、停車難的大環境下,微型車尤爲適用。因此,對於各大品牌推出微型車,從市場角度說我們也是很贊同的。但是,贊同的前提是推出的產品必須是具備合格品質的。

之所以反對宏光MINI EV,就是因爲它是一輛並不具備合格品質的車,甚至不那麼委婉的說,它都不能稱之爲一輛“合格”的車。

一輛合格品質的車,安全是絕對不可缺失的。在很多關於宏光MINI EV緣何能熱銷的原因分析中,都普遍提到一個重要觀點:因爲宏光MINI EV比市場裏的老年人代步車要更安全。如果說作爲一家正統的汽車企業出產的產品要去跟“老頭樂”對比安全性,那就已經是最大的失敗了。

宏光MINI EV的實際安全性如何?我們並未在官方找到有關車身結構和鋼材強度的資料,目前也沒有權威機構進行過碰撞測試。但是可以從一些細節處去進行分析。

如在最爲基礎也是最直觀的安全配置上,安全氣囊、ESP、剎車輔助、日間行車燈等都是缺失的。而在內部方面,此前也有媒體對宏光MINI EV進行過拆解,從拆解報告來看,宏光MINI EV在被動安全結構上缺少前吸能盒、後防撞梁、側防撞梁,同時在用料與底盤結構等方面,如剎車系統的真空泵儲氣罐採用罕見的塑料材質、驅動電機使用的是同老年代步車相同的風冷電動機、後懸更是同電動三輪車相同的整體橋拖曳臂結構等等。

與電動三輪車相同的後懸架構

不論是從這些細節,還是以它2.88萬元的售價站在最簡單的成本角度上去看,讓我們不得不對宏光MINI EV的安全性提出質疑。而這也是我們反對宏光MINI EV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當然,我們也相信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反駁說宏光MINI EV作爲一款僅城市使用的代步車,並不需要多高的安全性。在此我們必須提出的一個觀點就是車輛的安全性,與它的適用環境沒有任何關係,安全性是一輛車必備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理應是放置在最優先的位置。

宏光MINI EV這種車,市場裏所有品牌都能造,但就像我們前文提到的行業內其它車企爲什麼不造呢?原因很簡單,因爲在這個成本之下無法做到車輛安全性合格。

舉個對比例子,市場上同爲微型純電動車比亞迪e1售價爲5.99萬元起,相當於兩臺宏光MINI EV的價格。是因爲作爲自主一線比五菱更有品牌溢價能力嗎?我們相信並不是,而是因爲車身安全帶來的成本上升,如果只是單純的追求低價格而降低車身安全,這違背了車企的初心。

再比如,豐田日前在日本本土上市的一款純電動微型車C+pod,它尺寸比宏光MINI EV更小,續航里程相當,然而售價摺合人民幣後已達10.4萬元,在日本本土市場,相信豐田不存在品牌溢價一說了吧。

今年疫情之時,率先生產出社會急需的口罩的五菱,以一句“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標語火遍全網,廣受用戶和媒體稱讚。甚至成了五菱的一個標籤,也成了五菱推出新產品時的必備話術。

的確,在疫情之時,五菱所展現出來的企業擔當讓人們爲之動容、鼓掌,也足夠擔得起一句“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但是在宏光MINI EV這款產品上,“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已經成爲了掩蓋這款產品低質的遮羞布,或是說成爲了“郭敬明式”的詭辯。

如果將時間撥回到十年之前,在那個汽車還尚未全面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對汽車的需求還只是滿足從A點到B點的代步,中國汽車工業也未到今天這般發達的年代,價格低廉、使用經濟的宏光MINI EV的出現是最契合普羅大衆的選擇。但是在中國早已成爲年銷千萬輛級市場,製造技術更加先進的今天,不應該再出現宏光MINI EV這種低價低質的產品。現在的人民真正需要的應該是一款價格實惠,品質高的產品,而五菱實際也是有能力去做好這件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