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夢幻西遊》舉辦了他們的第一次線上嘉年華。這次嘉年華上,《夢幻西遊》手遊版的全新職業“花果山“在衆星簇擁中揭開了更多神祕面紗。

就像三國的故事起於“桃園結義”,水滸的故事總要提樑山。西遊的故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標之一,便是花果山。花果山是《西遊記》傳奇的起點,也是主人公孫悟空諸多姻緣的開始。

有趣的是,與“主人公”齊天大聖孫悟空息息相關的全新門派花果山,在這次嘉年華上也同樣得到了“主角”待遇。節目單中,與這個新門派相關的節目總共有四個,這些內容從多個角度切入,以迥異的藝術形式,將門派的每一個特徵、氣質呈現給玩家。

經典新演繹,流行再創作

嘉年華上,和花果山相關的內容分別是楊洪基老師演唱的填詞版《雲宮迅音》、以動畫片段演繹門派技能的《大鬧天宮》、講述全新劇情故事的傳統皮影戲《戲說》以及張藝興與黃瀟的雙人舞《夢.時空.嘻遊》。

《雲宮迅音》與泰斗級歌唱家楊洪基老師的組合在嘉年華前就已經是街頭巷議的“出圈”話題。歌曲MV 12 月 22 日正式發佈後,成功突破圈層,在老觀衆和年輕一代羣體中均展現了驚人的傳播力,目前b站播放量高達 155 萬,彈幕超過 8000 條。

直接說起《雲宮迅音》可能需要一些反應時間,但是如果說到《西遊記》開場的”燈燈等燈凳燈等燈”,大多數人就會馬上反應過來。這首作曲家許鏡清老師原作的電子樂,此次針對新門派花果山這一主題進行了重新填詞,並從結構上大膽創新,通過美聲結合RAP,融入年輕化元素,實現了經典和新潮文化的完美碰撞。

可以說從情感層面,這首歌正是以經典音樂重新演繹的方法,從回憶的角度切入,獲得“西遊”這一集體記憶下的共鳴:當第一小節開始,每一個看過電視劇《西遊記》的玩家都能馬上回想起當年坐在電視機前的經歷,跟隨孫悟空“一個跟頭”,飛向十萬八千里外的奇異世界。

與“經典再演繹”相對的,是《夢·時空·嘻遊》。

楊洪基老師和經典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曲的組合,更偏重齊天大聖的“傳奇”。而《夢.時空.嘻遊》圍繞張藝興塑造的新孫悟空形象,則着重詮釋孫悟空的人性,以嘻哈的載體突顯出孫悟空剛正而不失情義的人格魅力。

他和黃瀟共演的潮流舞蹈《夢.時空.嘻遊》遵循這一路徑,截取《西遊記》故事中探討“真我”主題的悟空與六耳獼猴一段重新演繹,切中主題的同時,也揭示了遊戲劇情。此番合作通過對神話人物與現代潮流結合,爲人物塑造提供新的維度,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取向,使角色形象更顯立體。

另外兩個節目《大鬧天宮》和皮影戲《戲說》也遵循着相同的思路,以記憶與現實、傳統與現代的元素碰撞爲主線。

前者將遊戲內容與經典動畫《大鬧天宮》的片段結合,將遊戲內花果山弟子的技能,以《大鬧天宮》中所用神通一一對應,使“第一代動漫迷”心中的孫悟空形象,與遊戲內花果山門派完成了歷史與現代的對接。

後者則復活“皮影戲”這一傳統技藝,重新演繹《西遊記》中圍繞花果山展開的故事。當活靈活現的皮影畫出現在熒幕上,經典的故事搭配傳統的表達形式,卻足以令身處現代卻只與影視、遊戲形式接觸西遊的玩家和觀衆耳目一新。

本次嘉年華中,圍繞花果山這一全新門派,各種媒介結合、多樣而全面地將新門派的全新信息,利用美聲唱法、嘻哈、皮影、動畫等方式一一呈現,通過同一主軸,形成完整的主題表達。

多樣化內容背後,是廚師的調性在支撐

事實上,如此表達形態的多樣性與連貫性,也是夢幻歷年文化領域積累的成果。

就像品味一道美食,從備料、調味、火候中就能喫出廚師多年的積累和個人風格。從一個門派的發佈事件中,我們也能讀出一個IP和背後團隊的自身調性。

無論是沉穩的美聲唱法與富有活力的現代嘻哈舞蹈,光與影的古老皮影技法還是數字呈現的立體聲光,都通過一次事件、一次企劃相互碰撞、彼此融合,最終在同一主題下,得到充分的表現。

這一切最終落在《夢幻西遊》嘉年華上得到了一場完整而有趣的演出。

從這一角度去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在當代文化序列中,夢幻承擔着連接紐帶的作用。它身爲新文化品類的遊戲,主題卻來源於傳統文學四大名著的《西遊記》。演進過程中,又通過引入諸如皮影、雕刻、戲曲在內的多種傳統文化,與當代流行結合,再將其演繹爲新的表達。這就決定了其複雜的調性,無論怎樣豐富的表達,最終也能完全消化。

我們也能發現,通過表達形式的創新,在爲西遊這一經典傳統文化主題注入活力的同時,夢幻手遊這一IP也在不斷地突破固有內容表達界限,展現着旺盛的生命力。隨着產業的良性發展,夢幻團隊也勢必將繼續爲諸多經典文化元素突破圈層而努力,成爲新流行的助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