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後是低氣溫的開始,真正最冷的時候還要在小寒前後,相對小寒來說大寒反而氣溫更高一些,然後就是立春節氣,這樣冬季就基本過完了。氣溫低則水溫低,水溫低魚的活性就更低,所以冬至過後、小寒前後纔是冬季魚最難釣的一段時間。冬季釣鯽魚一定要先找魚窩,在找準魚窩的基礎上打窩纔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此時氣溫更低,魚更不愛動,所以打窩一定要注意技巧。

窩料講究精細,所謂的精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就是精,窩料本身味道要濃郁,水溫低的時候水分子也非常不活躍,自然會導致氣味傳遞的比較慢,所以首先是窩料的味道要濃。其次是味型,冬季釣鯽魚時餌料用腥或者活餌居多,所以味型上建議使用香,這樣跟餌料稍有區別,而不是講究的味型相同。香主要建議兩種,第一就是酒香,第二就是油脂香,這兩種味道在冬季打窩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窩料還要講究細,所以冬季窩料建議粉狀(或者吸水容易粉化)窩料多一些,只需要搭配少量顆粒就可以。冬季鯽魚進食比較少,多顆粒的話還是容易喫飽。多粉狀同時也比較利於味道的傳遞,經驗來看在夏秋季節越是招小魚的窩料,在冬季往往也越能招鯽魚。所以冬季的窩料儘量少顆粒,甚至可以無顆粒。無顆粒的缺點在於稍有流水就不能成窩,但是在水底有石縫、障礙物、水草根等地形中還是完全可行的。

打窩不着急,要先找魚窩,找準魚窩的打窩纔會達到理想的狀態。如何找魚窩?兩個方法,第一就是憑藉經驗推測,因爲鯽魚冬季扎堆成羣,肯定是扎堆在水域中水溫更高的地方,而且往往都不會是毫無特點的大片明水。水深應該在3-4米之間,比如橋墩、斜坡等地形。或者是水草區域,尤其是暗草或者蘆葦根部,經常有大鯽魚。第二個辦法就是試釣了,可能有魚的位置先試釣一會,有魚咬鉤再打窩。因爲只要有魚咬鉤,往往附近就是魚窩,那魚肯定不止一條。

打窩講究精準,面積小,所以一定不要手拋的方法打窩,這在冬季是大忌諱。一定要用打窩器,或者魚鉤掛窩料的方式來打窩或者補窩,這樣窩點集中面積小,魚進窩之後所在位置也面積小,對垂釣是極爲有利的。如果懶得找魚窩,其實還有比較直接的方法,那就是多窩點了,看似不靠譜其實很靠譜。在不同類型的地形、深淺遠近多窩點,哪類窩點有魚,後面就尋找哪類窩點,這個就叫廣撒網,之後重點培養。

魚窩開始有魚,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合理時間的等待是很有必要的,等上一個小時左右如果還沒有魚基本就可以放棄了。注意放棄只是暫時放棄,等晚一些時間比如3、4個小時之後還可以回頭試一試這時候是否有魚,因爲有的窩點距離魚羣較遠,發窩時間會很慢。我們常說冬季釣鯽魚,最好的還是隔夜窩,其實就是給魚更長時間進窩而已。

最後注意,垂釣是動作要輕,防止窩點中魚被驚嚇。補窩養窩也很有必要,補窩的節奏是窩點出幾條魚就補一次,不把窩點中魚釣光,這個也符合養窩的需求。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