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北京和成都的新冠流调对比太过鲜明,让很多人对生活有了更多思考:是应该选择大城市忙碌快节奏的生活?还是选择悠闲轻松的小城市?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呢?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荒野生存》中,主角克里斯托弗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名校,但是他厌倦都市生活的乏味和枯燥,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为了追寻生活的意义,他放弃了事业和家庭,在荒野中四处流浪。他经历了饥饿、寒冷,无数次陷入生存困境,最终因为误食有毒的植物,在一辆废弃的车中死去。临死前他终于明白,人生的意义并不在这种追寻之中。

如何才能让自己“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耻”?

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海克·法勒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小侄女时,就想要告诉她一些重要的人生奥秘,希望她将来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于是,她亲身采访了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集合成了一本故事书《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书中的文字不仅极富哲理性,每一页的图画均有著名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创作,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这本书获得《纽约时报》年度最佳插画奖,被称为“心灵疗愈成人绘本 ”。

这本书涵盖了从出生到老去的人生轨迹,文字很少,半小时就能读完。也许读完这本书,你仍然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却能找到你曾经熟悉的感慨和共鸣。原来抛去所谓的社会背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相似。

1、每个人生阶段都有各自的意义

书中的每一页代表人的一岁,每一岁都有最值得深思的感悟。

年轻的时候我们想要诗和远方,而立之年想要成就和认可,到了中年想要稳定和安心,老年之后想要健康和回忆。这就是人生的阶段,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无法逆流而上,想要人生多一点幸福,就要抓住现时现刻。

当我们经历过的春秋和冬夏,人生的意义便在岁月中留下了痕迹,你楼前的那棵树,春去冬来,你可曾注意到那些变化?

目盲追求意义只会让人生没有意义。电影《平凡岁月的魅力》中,历史系研究生莉维嫁给从没谋面的农夫,她在乡村、农田中找到了人生意义,得以在动荡的战争岁月,宁静幸福的过完一生。

塞涅卡说:“ 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教师。” 但是没关系,这本书就像多种人生的艺术作品,你可以通过品鉴来获得更多思索。

2、中年阶段的思考

人到中年成为一个比较敏感的词汇,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和焦虑。精力开始走下坡路,事业不进则退,人生似乎再也没有巅峰和希望。

这本书中的中年阶段则更豁达,更睿智。人到中年并不可怕,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可以给人生指导更明确的航向。中年其实是人生的转折阶段,你会发现,曾经在乎的东西竟是那么不值一提,而生活的美好竟然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 你对自己知之甚少。你发现,只有真正去做了,才会明白自己是否喜欢。”“ 你还从未如此深爱过一个人。你也从未如此担心过一个人。”“那些遭受过痛苦的人,往往更能够珍惜生活中的美好;那些没经历过挫折的人,反而很难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如此看来,人生还是公平的:幸福是相对的。”

书中的每一个句子都饱含人生哲理。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能从中得到感悟和共情。

3、一只化蝶的毛毛虫

小时候我们总盼望长大,长大后我们又不断贪恋童年。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只想要化蝶的毛毛虫,不停地努力,只为了自己能有化蝶的高光时刻。年老了才发现,原来做怀念的还是做毛毛虫的时候。真实又自在的生活才最值得回忆。

即使努力了一生也没有获得化蝶的机会,但是内心的富足也能让你体会到翩翩起舞的人生快意。

也许我们内心都问过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想要的?《你想过怎么样的一生?》这本书中没有标准答案,它只是将人的一生用最诗意最哲理的形式展现出来。

人生一万天很简单,三餐,四季,生老病死,也许把人生设想的简单一些,才能有更多精力让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