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依之地

我一直很期待這一部《無依之地》能夠在中國上映。

所以,我看完它之後,心裏很不是滋味。

我想這不應該發生在我們21世紀,甚至是發生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

可是,它翩然欣起,被稱呼爲‘新興的遊牧人’,是房車代替了馬羣,沒有隨草而居,是一直前行在路上。

在當代,對於我們來說‘自駕遊’這個詞語並不讓人陌生,甚至讓人感到熟悉。

我認爲是因爲當代我國經濟高速發達,以至於不少人家都擁有了自己的汽車。

所以,‘自駕遊’纔會欣然流轉在我們之間。

在《無依之地》中,以弗恩的視角帶給我們的正是這樣的一羣人。

只不過這一羣人不單單能夠用‘自駕遊’來描述他們。

房車

如果僅僅用‘自駕遊’來描述他們,我想你會覺得他們的生活真好,不用爲經濟奔波。

然則,他們的‘自駕遊’恰恰相反,以讓人看到了他們一路上生存的心酸,是一路上居無定所,一路上尋求工作,一路上相互取暖。

所以,我說這樣的人生到底有多難!

可能有一天我也將會面臨着像弗恩一樣失去工作,失去朋友,失去家人,自己到了退休年紀還是不能依靠着微薄的退休金而過活時,便就會成了‘新興的遊牧人’。

那麼,當我看到了一箇中年婦女弗恩——遊牧人在路上的生活時,被她牽動着是她那雙深藍色眼睛下她起皺的臉頰裏浮現着不言而喻的心酸。

弗恩

我還記得有這樣的一個場景是她與一個小女孩的對話。

大致的意思是小女孩說弗恩你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了。

而弗恩卻說我只是無房可歸。

一個人工作了一輩子,到老了卻擁有不得一套房子,還有居無定所前行在路上,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甚着他們還要賺起生活所需的費用。

所以,我說這樣的人生到底有多難?

當然,以這樣‘弗恩’的視角來講述了這一羣“遊牧人”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生活方式是由於21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環境下產生。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能夠爲他們這種生活方式而欣慰的一點便是這羣‘遊牧人’的樂觀態度。

即使他們失去了親人,離開了故鄉,一直前行在路上,也不忘他們擁抱大自然,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心,甚至能夠遇見最好的自己。

弗恩

對於城市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足以發現我們所揹負的負擔,源於各類需要支付經濟的負擔,我想我們大部分人是不能夠實現‘經濟自由’,反而,要揹負這一切到老。

誠然,一切到頭來能夠留給我們的是足夠的勞動所得,還是辛苦一輩子連退休金都不能讓自己生存下去的自己呢?

人與自然

故此,《無依之地》能夠讓人慰藉的是樂觀態度給予‘遊牧人’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自由與享受。

最後,我還是覺得‘遊牧人’的生活還是很難,很難……。

《無依之地》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與思考~關於經濟、人與社會一間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