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舊聞——豐田章男:電動汽車目前只是被過度炒作,若日本政府過早終結燃油車,日本當前的汽車商業模式會崩塌,很多車企會走向滅亡,此前的很多投資也會付諸東流。

電動爹是大趨勢?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傳統車企社長,豐田章男先生第一個不服!

前些日子社長先生身先士卒的站出來炮轟日本激進地禁售燃油車政策,讓我們這些“老舊燃油車”車主頗爲欣慰。

但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還是氫能源車,它們的本質都是車,區別只是提供動力的動力系統的區別。而且對於豐田這樣的巨型車企來說,早就已經油、電、氫多條腿走路了。關於能源的孰優孰劣,我認爲現階段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汽油毫無疑問是最成熟、最便捷的能源,這個根本沒有必要爭論,不過我們今天討論的不是這個問題。

所有的產業革命,都不來自本產業內。而傳統車企最大的威脅,正是來自於被計算機科學,以及被計算機科學武裝起來的特斯拉們。而未來定義汽車的也將不再是能源,而是電子系統和軟件。在肉眼可見的未來,誰能掌握軟件定義汽車的能力以及爲軟件提供更高效、更靈活的硬件,誰就贏得了先機,而毫無疑問,特斯拉走在了前面。

上圖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示意圖,這個模式由德爾福(全球最大的汽車線束系統製造廠商)提出,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汽車電子系統被劃分成了5個模塊,在這5個模塊下還有不少隱藏的子域,而每個模塊和子域都有對應的DCU(域控制器)和各種ECU(電子控制單元)。

賓利添越的整車線束,密密麻麻

而隨着整車的複雜化,ECU的數量也從早期的1個(行車電腦,用來控制發動機)增加到數百個,而用來連接各個模塊的線束也越來越長,對於一些較爲複雜的高級車來說,整車的線束頭尾相連長度甚至可以達到3公里以上。

所以很容易理解,這種分佈式架構的最大問題是:

1.線束太長,增加了裝配難度和重量,也增加了成本

2.ECU過多,算力無法統一調動,產生冗餘和浪費

3.各個模塊由不同供應商開發,甚至採用的編程語言都不相同,無法統一維護(整車OTA),軟件無法迭代,簡單來說就軟件的壽命與整車的壽命綁定在了一起,沒有辦法“更新固件”。

而特斯拉所做的說來也簡單:

1.減少ECU數量,集成化處理數據——將除車身控制之外的模塊全部集中到中央計算模塊(CCM),全車僅剩3個ECU,而且中央計算模塊採用了Intel的Atom處理器,爲常見的X86架構,在此之上運行的操作系統爲Linux,爲軟件開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減少整車線束長度——從Model S的3公里,到Model 3的1.5公里,再到Model Y的100米,線束的減少降低了裝配難度,也降低了整車成本。

這麼做的目的,也不光光是爲了降本,簡單來說,特斯拉的野心在於:

以一套標準化、結構簡單而高效的電子電氣系統,實現低成本、便捷的軟件開發以及持續的可升級能力。

更進一步來說,特斯拉造的不再是車,而是一臺能夠行駛的電腦。這樣是不是可以理解它相比傳統車企的特殊之處了呢?

不知道是因爲傳統車企、供應商的技術壁壘還是環保、減排的需求,馬斯克選擇了電作爲特斯拉的驅動能源,但他的終極目的,是淡化車的概念,將車變成一個類似於智能手機一樣的東西:硬件是固定的,但軟件的可能性是無限的,軟件將定義汽車。

雷達、全景影像攝像頭、空氣懸掛、中控大屏、大功率的電機,這些配置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意義可能只是在配置表上增光添彩,賣出更貴的價格。

但對於特斯拉來說,這些硬件就像你手機上的攝像頭、話筒、陀螺儀,可以通過軟件來集中調動——雷達和攝像頭可以實現不斷迭代的自動駕駛;空氣懸掛的控制系統也可以迭代更新,實現更優的地形適應性甚至Model X上的俯衝模式;而中控大屏則是一切交互的核心,和你的電腦一樣,可以更新界面、增加功能,甚至它還是一個全新的遊戲平臺;電機則可以通過控制單元靈活的模擬各種車型的工作模式,也就意味着你的車可以是一臺漂移利器,也可以在是一臺通過性不錯的越野車,而這一切是可以實現“一鍵切換”的。另外在開發者手中,未來這些硬件可以組合出什麼樣的新花樣,還有無限可能。

而在行業層面,硬件的標準化意味着軟件能力會被獨立出來,對於車企來說,拼刺刀的主戰場就不再是“車造的怎麼樣”,而是是否掌握了軟件定義汽車的能力。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特斯拉在軟件領域相比傳統車企的領先優勢是相當大的。無論是車機系統的開發能力,還是自動駕駛的數據積累,也許只有真正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可以在這些方便與特斯拉匹敵。

社長,時代變了。

矛盾點不在於油和電,而在於軟件和硬件。時至2020年末,豐田在電子系統、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劣勢已經很難被優秀的口碑和可靠性所掩蓋了,縱使豐田研究院高級開發公司(TRI-AD)將在明年起擴大和改進其業務部署,成立專注於軟件層面的子公司,但反應實在過於緩慢了。

畢竟它們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再是同行,而是像特斯拉一樣的,兼顧軟硬件能力的“怪物”,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蘋果、谷歌、阿里、百度甚至滴滴、優步。對於傳統車企來說,一場生死攸關的戰鬥或許就在眼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