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监国的满洲贵族醇亲王载沣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重新启用已经赋闲多时的袁世凯,将北洋军大权重新交还袁世凯。

当年慈禧太后驾崩之时,载沣就对袁世凯多有忌惮,一度想要借着光绪遗命的由头将袁世凯就地诛杀,但是段祺瑞在保定策划北洋军哗变施压,这才保住袁世凯性命。

然而载沣虽然成功的扳倒了袁世凯,以其患有足疾的名义革除了他的全部职务,但是载沣在军事方面却一窍不通,武昌起义爆发后很快便束手无策。

清末旧军

但是载沣万万没有想到,他虽然忍痛启用了袁世凯,却令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袁世凯刚刚与心腹段祺瑞等人接手了前线的北洋军,清廷便后院起火。

武昌起义爆发之时,北洋军本打算前往滦州进行秋操,为了南下进攻武汉的起义军载沣抽调了部分北洋军组建成第一军,而其余各部则仍旧留在滦州待命。

可是袁世凯倒台之后,载沣亲自提拔的北洋将领张绍增、蓝天蔚等人却对清廷早有不满,认为应当实行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倡导的君主立宪制度。

袁世凯

原本张绍增和蓝天蔚就暗中商议,借助滦州秋操的机会积蓄弹药等待机会发起兵谏,但武昌起义的爆发却直接打乱了二人的计划。

张绍增和蓝天蔚在滦州眼看武昌起义之后各地新军纷纷响应,载沣、奕劻等清廷大臣已经无力招架,于是决定按照计划发起兵谏,迫使载沣等人下台。

滦州兵谏的爆发令载沣等清廷皇室成员心胆俱寒,不久之后载沣就对外宣布接受张绍增等人提出的条件,解散由皇室把控的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新的内阁总理大臣。

清廷内阁成员

袁世凯意外地成为了最大的得利者,然而他却并不高兴,因为张绍增等人并非袁氏一脉,而且张绍增的兵谏也打乱了袁世凯复出后的预定计划。

1911年10月31日,袁世凯在赶赴前线督战的途中经过信阳,在专车上他密会了段祺瑞,袁世凯表示北方远比南方重要,张绍增等人的威胁远大于武汉的起义军。

此时前线本就吃紧,根本无法分兵北上进攻滦州,鉴于参加兵谏的将领多是段祺瑞的学生,因此袁世凯决定派遣段祺瑞前往滦州进行“安抚”。

袁世凯

事实证明袁世凯对于张绍增等人的担忧并非多余,就在载沣宣布解散原内阁的数日之后,张绍增就再次发表通电,称内阁总理应该由国会选举,而不是直接任命。

载沣眼看自己的妥协不仅没有起到效果,而且适得其反,只好也派人前往滦州进行安抚,而此人便是在清末新军中大名鼎鼎的吴禄贞。

吴禄贞是清廷首批派往日本留学的士官生,归国之后便在延吉负责与日本交涉等事务,因为和良弼关系亲密,在良弼的举荐之下一路平步青云。

正在操练的北洋军

然而载沣仍旧没有想到的是,吴禄贞实际上正是滦州兵谏的发起人之一,而且吴禄贞的想法比张绍增、蓝天蔚等人更为激进,主张直接攻入紫禁城推翻清廷统治。

吴禄贞奉命抵达滦州可谓是鱼入大海,不仅没有劝说张绍增、蓝天蔚等一众将领息事宁人,反而准备整合各部兵力,趁着清军主力集结于武汉之时进攻紫禁城。

实际上吴禄贞之所以如此急迫正是因为载沣意外启用了袁世凯,吴禄贞非常清楚自己虽然在北洋军中威望很高,但是对比创建北洋的袁世凯仍旧相形见绌。

清末军队

但是如果自己可以先一步推翻清廷,那就可以重新掌握主动权,不过吴禄贞并不知道袁世凯、段祺瑞在北洋军内树大根深,其麾下早已有人暗中和袁世凯取得了联络。

当时在张绍增麾下担任协统潘渠楹在得知吴禄贞准备进攻紫禁城后,马上便将这一消息暗中传给了袁世凯,这也导致日后吴禄贞的计划彻底失败。

参考资料:《袁世凯全传》、《中国近代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