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10日,中原大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而對於一直沒有參戰的東北軍而言也到了歷史性的轉折點,當日張學良召集東北軍各部將領共同商討時局對策。

雖說張學良是以商討的名義召開會議,但是在蔣介石承諾幫助解決東北通貨膨脹以及將黃河以北全部劃歸東北軍的背景下,張學良的態度早已明確。

不過東北軍中諸多元老級人物都不認同出兵援助蔣介石的決定,張作相和張景惠等人認爲閻錫山和馮玉祥和東北軍一樣,均出身於北洋,即便要入關也應該是起兵反蔣。

民國政要

但是張學良對此卻不以爲然,他認爲閻錫山和馮玉祥並不可靠,而且還從往事之中找出了很多令張作相等人無法反駁的事實依據。

張學良表示,張作霖時期奉軍出關和蔣介石的北伐軍作戰,閻錫山答應出兵相助,但是不久之後就將張作霖派往山西的特使扣押並從娘子關出擊偷襲奉軍。

奉軍大將韓鱗春爲了勸說閻錫山親自前往太原,結果因爲閻錫山的反覆無常而怒急攻心,很快便氣憤而亡。

蔣介石

而馮玉祥的狡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倒戈將軍”的綽號足以說明其在反覆無常方面絲毫不遜色於閻錫山,即便二人能夠取勝,最終必定同室操戈。

至於同屬北洋一脈的香火之情,張學良更是直接表示,當初北洋一系之所以倒臺,無論是閻錫山還是馮玉祥都是始作俑者之一。

此外,張學良還表示除了軍事方面閻錫山和馮玉祥處於劣勢之外,在政治方面二人也沒有絲毫的優勢。

中央軍陣地

當時閻錫山和馮玉祥爲了和蔣介石對抗,聯合了以汪精衛爲首的改組派以及民國元老居多的西山派,準備在北平重組民國政府,但是雙方卻爲了選舉席位而爭吵不休。

最終被閻錫山和馮玉祥寄予厚望的北平擴大會議徹底淪爲了天下人的笑柄,閻錫山雖然在北平宣誓就職,但卻被人戲稱爲“四九小朝廷”。

然而張作相、張景惠等人沒有想到的是,張學良在評價完閻錫山和馮玉祥之後,又將矛頭對準了蔣介石,而且對蔣介石也十分不滿。

民國擴大會議

張學良表示,蔣介石和東北軍之間並沒有太深的歷史淵源,而且經過之前的一系列接觸足以證明蔣介石此人十分陰險且野心極大。

即便是在東北軍已經暗中對中央軍作戰進行實質性支持的情況下,蔣介石及其麾下幕僚仍舊策劃了“馬廷福事件”準備從內部分化東北軍。

這足以證明蔣介石絲毫不顧及雙方友誼,以及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事風格,因此東北軍選擇援助蔣介石並非是因爲是非曲直,而是援助蔣介石所得好處更多。

中央軍陣地

但是張學良剖析完利害關係之後,張作相等人仍舊堅持原有觀點,而且衆人還提出張作霖臨終之前特意交代,東北軍應保境安民,不再過問關內事務。

張學良見衆人搬出張作霖遺命鉗制自己不禁勃然大怒,直接表示既然如此那麼自己只能通電下野,辭去所有職務,隨後便拂袖而去。

實際上在楊宇霆被張學良誅殺之後,奉系元老一派的實力在東北軍中早已大不如前,唯張學良馬首是瞻的少壯派則日漸崛起。

國軍前線部隊

張作相等人其實已經沒有能力影響張學良的決定,而張學良的辭職之說不過是借題發揮,不想繼續和張作相等人糾纏。

因此張學良剛剛離開,顧維鈞、萬福麟等人就出面將其請回,而張作相和張景惠等人也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東北軍出關之爭也就此塵埃落定。

參考資料:《中原大戰》、《中國近代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