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聞雜誌《獨立》(Swarajya)官網1月5日報道:據《新印度快報》(The New Indian Express)報道,隨着過去三個月30次成功完成任務,印度計劃在2021年部署具有核能力的彈道導彈“烈火-5”(the Agni-V)。對印度來說,“烈火-5”導彈一旦服役,“將會證明是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報道稱,”烈火-5”導彈的射程約爲5000-8000公里,這使印度有能力“把包括北京在內的所有重要中國城市,置於威脅之下”。 報道稱,正如核理論所闡述的那樣,有了這種導彈,印度就可以對中國的核攻擊進行大規模報復。因此,“導彈將在建立起可以可信賴的威懾中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印度是一個新興軍事大國和具有潛力的核武國家。隨着印度彈道導彈和核武器技術的發展,印度戰略威懾和打擊的範圍也在逐步向外延伸。烈火-5彈道導彈是迄今爲止,印度發展定型的射程最遠的戰略威懾和打擊兵器。不過,印度的核武器是不被認可的,所以在戰略威懾方向上公開針對巴基斯坦,新德里刻意模糊了全球威懾的最終發展目標,以避免遭到傳統核大國的遏制和打壓。然而,核武器的威懾烈焰是藏不住的,所以,在與最大鄰國邊境矛盾升級後,印度軍方就不在避諱戰略導彈對“中國全境目標”的覆蓋摧毀能力。

爲了獲得更強的戰時生存能力,印度軍方在竭力賦予烈火-5導彈更強的機動性。《新印度快報》引述印度國防部消息人士的話稱,正在進行服役前試驗的”烈火-5”,最終會部署在武裝部隊選定的戰略地點。報道稱,管裝的”烈火-5”導彈,爲部隊提供了必要的作戰靈活性。而管裝化也使導彈保持在準備狀態,也讓僞裝導彈變更容易,而且可以快速發射。報道稱,這種安裝在導彈發射車上的彈道導彈,可以在衝突加劇時,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以避免被敵方衛星發現。而這反過來又提高了它在“必要時先發制人的反擊”中的生存能力。

在印媒關於烈火-5導彈的報道中,印度導彈專家和軍方人士曾誇口稱,烈火-5導彈最遠可以覆蓋打擊的中國大城市是哈爾濱。印度軍方將領暗示,在必要的時候,印度可以讓對手付出不可承受的戰略代價。但是俄羅斯專家指出,印度的彈道導彈技術、導航定位能力以及核彈頭技術,還有核武器規模和可靠性,與主流核大國的差距很明顯。實際上,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中短期戰略追求是一樣的,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核武器威懾來彌補常規軍事力量的落後和不足。印度跨過核門檻並不難,難的是後期大量技術發展瓶頸需要克服。

在2020年5月的邊境危機後,印度軍方史無前例地加強了武器裝備以及戰略設施的建設採購力度。其中最重要的武器包括短程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中遠程戰略彈道導彈的試射和試驗,但很多試驗的效果並不理想。用媒體觀察家的話說就是宣傳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戰略意義。而且,印度自命不凡的所謂核戰略威懾優勢,並不能扭轉其在東北部邊境的敗局。實力決定一切!美國《外交政策》稱,兩大因素使中國在中印邊境對峙中取得勝利。第一,中國的口袋遠比印度深,尤其是歷經疫情衝擊後,中國經濟已反彈回升,而印度則陷入衰退;其次,中國迫使印度把心思專注在邊境,犧牲了戰略軍事轉型,賦予中國明顯的長期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