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谷歌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SESSanJose2006)首次提出“雲計算”的概念。

破天荒的概念,但沒人知道概念背後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

同樣在2006年,亞馬遜AWS誕生。外界認爲這是一個完美的“餿主意”,但是在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看來,雲計算服務像是一粒種子,“我們都知道它將來會成爲大樹,今天的投入都是值得的,會對公司營收有非常大的影響。”

全球各大科技巨頭投身雲計算,像是一場科技界的探索,在未知的黑洞中發出點點星光。

十多年過去了,從種子到萌芽,從迷茫到篤定,從投入到成長,雲計算已經不再是IT互聯網行業內的“炫技”,如今的雲計算已經成爲產業數字化升級的強大引擎。

在12月17日舉辦的“ABC SUMMIT 2020百度雲智峯會”上,百度AI與雲深度融合形成“雲智一體”,成爲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這也向整個行業釋放了一個信號:一場“雲端”助力產業智能化的大作戰已經爆發。

智能雲的底層邏輯

10年前,有人預測說,雲計算未來將超過互聯網,如今“雲”在新的技術拐點下,越來越成爲一種底層邏輯,支撐新技術的發展。

中國信通院今年發佈的《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

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883億美元,增速20.86%。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美元。在我國,2019年雲計算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1%。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4000億元。其中,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較2018年增長57.6%,規模首次超過私有云(645億元)。在國際上,谷歌雲、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在跑馬圈地;在國內,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在雲端論劍。這是一個雲圖爭霸的時代!

美國《福布斯》雜誌曾這樣預測雲計算對未來生活的影響。到2045年,估計全世界將有60億人生活在城市中,由於“雲”具備存儲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智能電梯、智能停車場、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空中出租車、火車和地鐵、農場和發電站將得到更好更安全的管理,“雲”爲未來城市提供數字基礎設施。

這也正是百度智能雲在構建的“雲圖”。就像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說的那樣:“百度從一開始就是一家做雲的公司,因爲搜索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雲計算應用。”

2012年,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發表了《雲端有你 創享未來》的主題演講 ,當時移動互聯網發展興盛,百度宣佈開放雲存儲、大數據智能和雲計算在內的核心雲能力。2014年,百度對外開放一個完整的包含IaaS、PaaS、SaaS的開放雲體系,相繼推出了13款產品;同年9月,百度開放雲開通測試通道,2015年4月7日對外開放註冊 。2016年百度開放雲戰略時,百度推出了天算、天像、天工三大智能平臺,並與百度已有的雲服務構成百度開放雲的產品矩陣。2018年,百度打出的大招——ABC(AI人工智能 BigData大數據 CloudComputing雲計算)三位一體,深度融合讓雲實現了從工具應用到能力架構的演進,爲產業變革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在“ABC SUMMIT 2020百度雲智峯會”上,百度智能雲秀出了“雲智一體”的“肌肉線條”(“智”即百度大腦)。下面的一系列成績單可以看出百度智能雲得到越來越多市場客戶認可:

2019-2020年,百度智能雲AI Cloud活躍客戶數增幅增長65%,實現大幅提升,公有云客戶貢獻值增長34%;IDC 中國AI cloud排名第一;IDC 對話式AI市場技術維度第一;Forrester 機器學習大型廠商;Gartner AI技術趨勢頭部廠商;Gartner 中國人工智能雲服務主流廠商;Forrester 金融雲標杆案例。

雲+AI落地的產業樣本

今年3月8日,山東淄博的一個人煙稀少的郊區突然發生火情,而着火點上方,則是國家電網的220kv高壓線路。如果火情得不到及時控制,後果將不堪設想。

萬幸的是,由百度AI技術加持的輸電線路可視化監拍裝置第一時間發現了這場火災,併發出了警報,相關人員及時趕赴現場,消除了火災隱患,才避免了一場大災難的發生。

數據顯示,國家電網山東電力與百度合作搭建出的輸電通道可視化平臺,在安全生產方面,前端智能分析的識別準確率大幅上升,各類施工車輛識別準確率由原來的80%提升到95%,煙火識別準確率由70%提升到了90%,導線異物識別準確率由60%提升到了80%,實用性大幅提升,爲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再比如,在金融行業。今年初,由於疫情的影響,“零接觸銀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浦發銀行和百度智能雲聯合打造的銀行業首個數字人員工“小浦”可以出現在APP、網銀和各類服務終端上,爲人們提供智能化的金融服務,讓人足不出戶,不用去銀行的線下網點就能獲得真人一樣的情感交互體驗,以及“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定製服務。

目前,百度智慧金融已經服務了近200家金融客戶,其中包括國有6大銀行、9大股份制銀行、21家保險機構,涉及營銷、風控等十幾個金融場景。並且已經構建了超過30家的合作伙伴生態,躋身中國金融雲解決方案領域第一陣營。

此外,百度智能雲打造的能夠自動化完成業務處理的數字員工已在75家客戶落地,助力客戶運營效率提升50%以上;零售金融科技產品已在28家落地,覆蓋信用卡營銷、信貸風控、保險反欺詐等核心場景,其中貸款不良率能夠做到低於行業均值相對值的10%。

這只是百度AI輸出賦能的一個個片段,也是百度CTO王海峯口中的產業繁榮。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所說的那樣,後疫情三大趨勢經濟的發展,正在從疫情前的房地產、能源、傳統建設、建築機械,走向數字經濟主導,算法、算力,走向雲基建、管基建、端基建。

AI拐點的時代剛剛來臨,對百度而言,這也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機遇,就如當下正在建設的數字中國、智慧城市,雲計算、人工智能都將滲透城市鄉鎮的各個角落、各個行業中。

助推產業智能化大規模爆發

有人說互聯網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也有人說,2020年是產業互聯網元年。作爲新基建中重要的一環,從產業樣本到規模擴張,智能雲戰略已經全面落地,讓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千行百業。

比如,從智慧城市的維度來看。

學者喬爾·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一書中指出,“城市代表了我們作爲一個物種具有想象力的恢弘鉅作,證實我們能夠以最深遠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但是,城市作爲一個包羅萬象的龐大系統,涉及到複雜的人口、資源、交通、機制等種種運作,各種各樣的“城市病”也會隨之暴露。

要解決“城市病”的問題,需要從頂層設計上下功夫。打造智慧城市就是百度產業智能化的一大布局。

北京海淀區的“海淀城市大腦”,綜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對城市建設、運行、管理和服務的流程再造、模式創新、效率提升。比如在渣土車綜合治理中,傳統城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成本進行排查。

而在“城市大腦”的賦能下,北京海淀區實現對渣土車精準識別,每天能夠處理100萬張過車數據,高峯時期發現渣土車9000多輛,自動識別違規現象,渣土車識別準確率95%以上,有效解決了渣土環境污染問題。

同時大腦也在發揮百度獨有的數據能力,目前已經提供地圖、人口、疫情、輿情數據,讓互聯網數據體現管理價值。

今年,百度智能雲“以雲計算爲基礎,以人工智能爲抓手,聚焦重要賽道”的全新戰略亮相,一個個成果落地也在實現。

比如,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與廣東電網合作打造智能巡檢機器人,每天代替人工巡視能源線路超過7萬公里。

再比如,百度智慧醫療帶來的“愛助醫”解決方案,在大數據和醫學知識驅動下,對診療過程各環節,如疾病診斷、處方開立等進行場景化動態建議,在不打擾醫生的前提下,輔助提高基層診療效率,降低醫療風險。

9月2日,百度智能雲計算中心集羣將在廣東佛山順德落戶,服務器總裝機規模超20萬臺。

這是百度宣佈未來十年投入500萬服務器新基建目標後首個落地的數據中心集羣,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升級,爲華南地區新基建提供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自主研發的雲端AI通用芯片—百度崑崙,其中百度崑崙1已實現量產和應用部署,量產約2萬片,性能相比T4 GPU提升1.5-3倍;百度崑崙2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量產,與百度崑崙1相比性能將提升3倍。

百度智能雲的佈局也得到了行業權威機構的認可。

在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金融雲市場(2019下半年)跟蹤》報告中,

百度智能雲憑藉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優異表現排名金融雲基礎設施市場公有云部分第三名,還在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中百度智能雲在中國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中排名第四,市場份額持續增長,環比增速達到67%,在頭部互聯網企業中增速最快。在互聯網金融、證券等垂直細分行業,百度智能雲均處於前三位置。李彥宏在《智能經濟》中認爲,雲必須智能化,智能化將無處不在,百度智能雲憑藉 AI 能力引擎和 AI 開發平臺這兩大核心優勢,成爲產業智能化主要推動者之一,把 AI 輸送到千行萬業,並促進各行各業的智能化升級,成爲加速 AI 工業化生產的關鍵力量。

5G時代智能經濟藍圖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由於突如其來的疫情,人們線下接觸減少,線上經濟迎來爆發期,也從中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向善的溫暖和力量。

2020年,也是5G商用元年,5G技術與產業互聯網進一步融合,在如今“大循環”的背景下,不斷爲實體經濟的發展貢獻新動能。

當下,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已形成重要共識。“數字經濟”正在逐漸成型,即將進入信息技術帶動經濟發展的爆發期和黃金期。

不久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年)》顯示: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爲67.7%。其中,產業數字化增加值佔數字經濟比重達80.2%,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主引擎地位進一步鞏固。

同時,這也意味着,數字經濟成爲拉動就業增長的主戰場。

百度也正積極爲產業智能化升級培養人才,截至目前,百度技術生態已培養超過100萬人才;未來5年,百度還將聯合社會各界培養500萬技術及產業人才,爲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百度也在創造新的職業崗位,激發社會經濟新活力。

5G時代,萬物互聯,人人AI,開枝散葉,這不僅僅是野心,也代表着百度在AI時代更大的願景。

如李彥宏所講:“數字經濟在經歷了PC的發明與普及,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三個階段後,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爲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智能經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是拉動全球經濟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如果說過去幾年是爭奪C(個人)端用戶的戰爭,那麼在人工智能驅動的雲時代,爭奪B端(企業)、G端(政府),最終讓C端感知,這是一場新的戰爭!

在這波大潮中,百度依託智能雲這一對外賦能的重要窗口,深入佈局雲計算、人工智能,乘風破浪,才能站在浪潮之巔。

抓住機遇不光能成就自己,也會賦能行業,造福人類。

2020年,新基建已經按下快進鍵。中國的智能經濟時代藍圖已經打開,歷史性的時代機遇,正在出現。

以百度爲代表的中國AI企業,也將持續釋放自身的價值,以科技力量進一步推動傳統行業在產業智能化轉型上升級進化,這一切,正生逢其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