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每一次的新成果都會給人們帶來很多好的東西,就比如在種植行業,就先後有黃金獼猴桃、黃色西紅柿等等的出現,可以說這些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有時候在不斷出現新品種的時候,一部分老產品卻在生存的路上越走越遠。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農產品,它就有這樣的情況,曾經夏天才有,如今全年都有,價格一路飆升,卻常被消費者吐槽。

這就是西紅柿,也叫番茄,在以前只有夏天才會有西紅柿,這是因爲西紅柿是一種喜溫性的植物,最爲適合的生長溫度在20-25度,6月初種植之後,7月份就有新鮮的西紅柿喫了。記得兒時的時候,沒有冰箱也沒有空調,切幾個西紅柿撒上幾粒白糖,把裝有西紅柿的盤子吊入到井裏水面上方,這樣2-3個小時後再拿出來就是一道冰鎮西紅柿了。那時候的西紅柿飽滿多汁,咬上一口汁水就會爆出來,在那些曾經的歲月裏,人們把西紅柿當作水果的更多一些,大人們會把長相好的拿出來生喫,長相不好的纔會當作蔬菜。

那時候的西紅柿也就2毛錢一斤,和黃瓜、長豇豆等夏季蔬菜的價格幾乎差不多。但如今大棚種植技術的實現,西紅柿已然成爲一種全年都可以買到的農產品,不過價格也在一路飆升,一斤如今也要5-6元,稍微便宜一些也要4元一斤,讓人們直呼西紅柿都快要喫不起了。作爲一種傳統的蔬菜、水果品種,喜歡喫的人也是非常多的,但隨着種植技術的發展,西紅柿卻常常被消費者吐槽,這是爲何呢?

首先,如今的西紅柿的口感再沒有以前那樣了,很多購買的西紅柿甚至連番茄籽都沒有,據說是因爲西紅柿裏面含有的揮發性物質降低了,所以西紅柿的口感變得差很多了。

其次,人們在選擇品種的時候,更多的是注重西紅柿的耐儲存、個頭大、品相好,甚至還使用一些催熟劑,有人說一些青色的西紅柿在採摘下來後,直接噴灑上催熟劑,用被子蓋一晚上就全部成熟了。這樣是利於西紅柿的運輸和儲存了,但一些人卻發現西紅柿在常溫下即使擺放一個星期不會變質,還和剛剛購買回來的時候一樣,這讓人們在食用的時候突然有一點擔心了。

如今的西紅柿變成這樣,有多種原因,氮肥的使用讓西紅柿的口感差很多,相對來說用農家肥種植的西紅柿的口感確實會好。而在追求產量和外觀的市場驅動下,西紅柿雖然成爲了全年都讓人們可以買到的農產品,但卻失去了原來的口感和讓人們對於它的期待,可以說西紅柿在農產品的發展路上,算是一種比較失敗的品種,價格一路飆升,人們想喫卻喫不到好的品種,甚至買回來的西紅柿連番茄籽都沒有,這也難怪常被消費者吐槽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