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農作物都有適宜它生長的溫度、土壤等環境,要是人爲的去改變它們,只會讓農產品在產量上大大縮減,所以纔有春播和秋播的區分。但按照正常的情況去進行種植的話,收益相對來說也會少不少,所以種植業在面臨很大考驗的時候,也會做出一些選擇,比如提前種植,提前收穫,但有時候不可抗拒的一些因素,會影響收成。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農產品,在今年特殊的時期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提前種植,期待有個好收成,如今卻遭遇冰凍天氣,農民:損失不小。

這就是萵筍,在江南地區,萵筍會在秋冬季節的時候播種,等進入冬季之後,開始移栽,幼苗在寒冷的冬季會停止生長,但地下根系卻能夠儲存足夠的能力,只待氣溫稍微有點回升,它就開始生長了。嫩葉和地上莖都是江南人在3-4月的時候喜歡喫的農產品,嫩葉可以炒制來喫,萵筍可以涼拌、炒制、醃漬,都是非常好的美味,尤其是在春季當其它的農產品缺少的時候,萵筍就是一個很常喫的農產品。

但每一年3月之後,江南地區的萵筍會大量上市,對於人們來說能夠喫到足夠多的萵筍,但對於農民來說大量的上市,意味着豐產之後基本賣不上高的價格,一斤1元甚至更低的價格都有,從種植農民的角度來說,產量高了之後肯定會有這樣的現象。一畝種植好一點的產量可以達到4千斤,扣除一些必要開支之後,就沒有多少收益了。所以當地的農民爲了改變這樣的現象,就開始了提前種植萵筍,和專業種植蔬菜的農民不同的是,當地的農民一般選擇露天種植。

從9月份就開始播撒萵筍種子,等待它生長出來後,就可以進行移栽了,由於這時候的江南氣溫還和初春的時候差不多,是非常適宜萵筍的生長的,但進入到12月之後,由於氣溫開始逐漸下降,萵筍會進入到生長緩慢的時候,這時候的萵筍莖相對來說非常的嫩,產量上也沒有春季生長的萵筍產量高,但這時候要是去賣的話,萵筍可以賣到3元一斤,所以農民還是非常期待有個好收成的。但就在2020年的12月中旬之後,江南地區的天氣逐漸開始冷,在農村地區還下起了濃霜,這對於萵筍可不是好現象。

南潯的侯大爺就種植了將近2畝的萵筍,由於是自己直接收割拿到集市上出售,銷量沒有那麼快,一天也只能賣到幾十斤,兩畝萵筍的分佈也比較的分散,需要賣上一個也纔可以全部賣完。12月的下旬,氣溫還在下降,還遭遇到了極端低溫的冰凍天氣,幾場濃霜再加上冰凍,直接把萵筍的嫩葉打爛了,而且萵筍的莖也開始腐爛。侯大爺直呼,這下損失不小了,由於萵筍太嫩剩下的將近一畝萵筍嫩葉已經凍焦了,一點賣相都沒有了,無奈只有全部收起來,把大部分壞的餵給家禽喫了。

原本想着提前種植有一個好的收成,但沒想到卻遇到了極端的天氣,因爲江南已經好幾年沒有這樣的極端低溫天氣了,確實給露天種植農產品的農民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