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坦妈

文末扫码,可进入亲子看展群

随时关注展览信息及相关内容

观展时间:2020年10月25日

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的,一张图一张图的,满满摞了80篇#带娃走遍博物馆 系列推送。第一次写下博物馆看展攻略,是在2018年的3月份了。后来我翻看以前的照片,原来带坦看展在他一岁多就开始了,只不过那会儿并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把看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原本今年想写到第100篇的。可是懒细胞战胜了勤劳细胞,到现在,今年看过的展览,还有十来次没有记录……好吧,争取在明年三月份正式看展三周年前,完成我的100篇计划。

这些记录,既为我亲爱的坦总的童年留下珍贵记忆,也为我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一字字的记录,更是一种对自我和未来的探索吧。

这三年来,我没有特意推广过我的公号,对待阅读和关注一直很佛系,但慢慢地被很多带娃看展的爸爸妈妈当作看展必备的信息和看展指导公号,让我也颇有些成就感,觉得自己还是要坚持的。

也特别感谢身边有几位拿着小鞭子敦促我更新的看展朋友,看展路上,有了你们,多了很多乐趣。

在首钢-重返·万园之园展,回到圆明园的160年前。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而入神,明而普照——“圆明”也是雍正法号。圆明园共有一百五十余景,所以又有“万园之园”之称。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被焚毁,至今160年整了。

* 图片来自于去哪儿网用户yujiahui1698

这次展览是一个小型的沉浸展,主要以数字化还原的方式,让160年前的圆明园重现在我们面前。

始于1919年的首钢,也经历了自己的历史。我已经很久没来首钢了,上一次应该是在十年前。我和一个爱好摄影的同事,深秋时节跑到这个地方拍照。那会儿的首钢园还没有正式开发,处于半废弃的状态,现在再来这个地方,已经新貌换旧颜了,当年的炼钢装置全都变身网红范儿十足的写字楼。

整个首钢新园区也是秋景正美,园区里种植的茅草微微泛黄,远山上红色黄色连成一片,孩子们在小铁轨上跑跑跳跳,随时都能咔嚓出一张大片。

旧园区也遇上了新科技。园区有很多以水果命名的站点,可以扫码下单购买各种零食,一会儿就会有全自动无人售货车把东西给送过来。我们正好看到一台车从园区驶过,孩子们兴奋地追着跑啊跑,就想看一看无人售货车是怎么行驶的。

展览位于首钢园-RE睿·国际创忆馆,就在首钢园的北七筒4号筒。附近的几个大圆筒都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颇有现代工业气息,又有文艺气质的网红办公地。

坦在一层的留言区画了小卡片,写了“加油中国”的祝福。

在整点时间,会有老师现场讲解展览内容,大概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里,可以通过观看环绕式投影的方式,感受160年前还未被损毁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有武陵春色,有九州清晏……的确是美轮美奂。

圆筒展厅一共三层,二层是数字展览,三层是衍生品以及一些文件资料的展示。

走这条旋转楼道,周围全都是光影,仿若置身于曾经的圆明胜景,但是想起看到的以数字化手段还原的圆明园四十图景,又与现在的遗址一一对比,让人唏嘘,也让人痛心疾首。

三位小朋友在三楼的休息区各自玩起来。

在墙上各处,有很多花朵,透过花朵正看看到外面的秋景。做工程预算方面的美芽爸爸告诉我们,这一朵开出来的水泥花窗,施工成本约750元。我当时想,这世界的美丽和气质背后就是“现实”啊,看起来让我们惊艳的这朵花,背后都是成本呢~~

我一直纳闷,在圆筒里这个圆锥形的物体是做什么的,投影打到上面,特别有新意,视觉上也很震撼。后来美芽爸爸科普,这个就是当年往里罐铁矿石时的一种装置,为了使落下来的矿料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四周。

原计划和小朋友们一起再去坐一坐S1,最后只剩坦自己还要坚持行动。

去年夏天我们一家人还特意到S1线,专门乘坐这趟慢速的磁悬浮列车,让坦真实而细致地观察和体验它。

在六号线的金安桥站换乘S1。

铁轨与普通的地铁铁轨是不一样的。

在终点站,可以看到轨道转换的过程。

夕阳西下,沿路秋景如画,也算是欣赏了一把“西山余晖”~

不论是旧貌换新颜的首钢,还是高新科技下的磁悬浮列车,都是遛娃的好地方。

展览信息:

:首钢园-RE睿·国际创忆馆北七筒4号筒

:2020年7月——1月17日

:120CM及以下儿童68元,成人80元。

* 特别提示:展览不大

*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图片非标注均为作者本人拍摄。如需转载请联系。

坦总来了

喜欢就关注吧

和熊孩子斗智斗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