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試剛剛結束,一位同學沒有停歇,已經報了複試的輔導班,爲了順利上岸,花幾千元也不覺得心疼。不得不說校外的輔導機構真是無孔不入,也不得不感嘆,考研的成本越來越高。不過現在就報輔導班,說明對自己的初試很自信,積極爲複試做準備也不失爲一種上策。

關於考研,有幾個數據非常值得關注。2021年報考人數377萬,已經是連續六年大幅增長,從2016年多了200多萬,五年時間考研人數翻了一番還多。

2020年大幅擴招18.9萬,錄取總人數超過百萬;2021年的招生數應該不會比2020年少。

往屆生比例越來越高,根據中國青年報公佈的統計數據:雲南大學2020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爲12291人,佔比56%,超過總人數的一半。2021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爲15410人,佔比63%。西北師範大學2020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爲6913人,佔比57%,同樣超過總報名人數一半,2021年往屆生考研人數爲8392人,佔比62%。

第四是專碩比例不斷擴大,從2009年全面開始招生以來,目前專碩招生規模已經超過碩士研究生招生總量的60%。按照教育部的規劃,到2025年,專碩招生規模擴大至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上面幾個數據放在一起,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考研競爭激烈,不少考生爲了上岸,不惜多次考研,但大部分考生只能成爲專碩。

專碩與學碩有着顯著差別,前者招生的專業更偏應用,後者是爲培養學術科研人才;專碩一般兩年時間,基本沒有發表論文的要求;學碩一般三年,目前基本都要求發表論文才能畢業。專碩的考取難度比學碩小,一方面,學碩相當部分給了保研的學生,留給考研的名額非常少;另一方面,擴招的名額基本是專碩的名額。

但是專碩的劣勢也顯而易見,最典型的便是讀專碩的成本相對更高。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專碩的學費更貴,學碩的學費一般都是一年8000,但是專碩的學費基本過萬,部分名校的熱門專業每年的學費甚至超過了10萬。

二是因爲資源有限,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不爲專碩安排宿舍,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每年的房租就需要好幾萬,加上學費更貴,兩年專碩的費用顯然遠遠高於學碩三年時間的花銷。

在就業方面,目前還看不出明顯的區別,用人單位更關心應聘者是否來自985、211高校,所學專業是否符合企業招聘要求、個人在應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如何等,較少有人關注你是專碩或者學碩。

專碩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這與大部分考生讀研是爲了就業完美契合。根據中國教育在線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超過半數考生讀研目的是爲了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以及提高就業競爭力;認爲畢業學校不好,想提升學校層次爲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2019年7月,中國青年報也曾刊發了一篇《逃避式考研漸熱:留戀校園?恐懼社會?》引起熱議,閱讀量達到了1.6億,討論量也超過了2.1萬,文中公佈了一項共有15.6萬人參與的調研結果:68.4%的網友認爲“爲了提升學歷好找工作”是考研的目標,另外18.9%的人將“不想進入社會工作”作爲考研目的,而僅有8.7%的考研是爲了“繼續深造做學術研究”。

雖然讀專碩的成本更高,但是用兩年時間就能獲得研究生文憑,這是大部分考生樂於接受專碩的主要原因。不過也正因爲只有2年時間,專碩同學要完成課程、論文、實習、準備答辯、找工作等一系列工作並不容易,而且,導師對專碩的培養相對粗放,更多需要依靠自己來完成,所以一點不能放鬆。即便是爲了就業讀研,也應該把兩年時間充分利用,也不枉費了自己和家庭的付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