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盛唐是多么的辉煌,可以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陷入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泥潭中走不出来。地方军阀与地方军阀互相斗争,地方军阀勾结朝臣、宦官,互相攻伐。

总之,谁也吃不了谁,一直到唐末,黄巢攻入长安,唐王朝走向了末路,被朱温在公元907年所灭。

实际上,唐末到五代初期,整个天下一直被两拨军事集团所掌控着,那就是朱温军事集团和李克用的河东军事集团。

朱温原本是黄巢的手下,他看黄巢不行的时候,果断投靠了唐朝,背叛黄巢,然后联合李克用一起对付黄巢。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朱温是个反复无常,玩阴谋,耍手段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什么是不能背叛的,即便是曾经的救命恩人。

当初朱温背叛荒草的时候,手底下根本没多少兵马,被黄巢打的不信,要不是李克用带兵来救他,朱温或许早就被黄巢打的落花流水。

二人合力击败黄巢后,朱温在汴州驿馆上源驿宴请李克用,答谢他的救命之恩。

表面上是朱温宴请李克用,实际上是鸿门宴,因为宴会结束后,朱温暗算了李克用,打算谋杀他,夺取他的地盘,谁知道老天爷帮忙。一场大雨救了李克用,李克用在手下的拼死保护下,捡回一条小命。

朱温的这次暗杀未遂,李克用和朱温自然反目成仇,互相攻伐,左右了唐末到五代十国前期的这段历史。

这段历史完全是李克用和朱温的争霸,李克用有三个优势很明显。

第一,他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朱温谋杀救命恩人本来就不对。李克用打朱温是天经地义的。

第二,李克用是打着为唐朝复仇的旗号来的,所以在道义上拥有更大的支持。

朱温灭唐,李克用一直标榜自己忠于唐王朝,打着为唐王朝复仇来的。李克用的父亲原名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赐名“李国昌”,授予振武军节度使。朱温本来也赐其名为朱全忠,但他背叛了唐朝。这就在道义上不如李克用。

第三,李克用兵强马壮、猛将如云,作战天下无敌。

李克用是沙陀人。沙陀人本来擅长骑射的游牧部落,原居西域,早在初唐就已纳入唐王朝的羁縻统治之下,隶属北庭都护府。

游牧出身的沙陀军本来就作战勇敢,打遍天下无敌手,“沙陀军殆以骑军见长,故当时中原无敌手也。”

而且李克用还以他的义子十三太保为核心组建了强大的义儿军,然后又以义儿军为中心,组建起强大的军事集团。

在戏剧中,有很多讲述李克用和他的义子们征战的故事。李克用的十三义子个个武功非凡,都是当时的雄杰暴武之士。十三子中,尤其是太保李存孝称得上天下最骁勇的武将,在千军万马中往来冲杀,如履平地。

李克用和他的义子们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共同浴血奋战,不断取得重大战果。

综上来看,如果李克用打朱温完全是很容易,他有兵,而且兵强马壮,猛将如云,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李克用和朱温斗争不断,李克用根本没吃掉朱温,反而多次让朱温差点吃掉,那么,李克用为何无法灭朱温呢?

谋略不如朱温。朱温本来就是个狡猾的人,他的地盘又处于四战之地,他很明智地采取了联合一批、吃掉一个、平定一方、再图其他的方针,把周边的威胁陆续清除,建立了稳固的大后方。

但李克用不行,他虽然也联合了一些军阀集团,但他举措失当,最后和这些人闹掰了。比如幽州的刘仁恭和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都让他头疼不已。

战术上,李克用也不如朱温。李克用经常仗着自己人强马壮,千里奔袭,加之其军纪败坏、将领骄横,时常大败亏输。所以李克用几次进军关中,都是无果而终。

治国上,李克用又不如朱温。朱温虽然是个小人,但好歹有安心之心,他是从贫穷中过来的,知道恢复生产、发展民生的重要性。他懂得劝课农桑、奖励耕织、轻徭薄赋。

他重用张全义治理河南,使官兵衣食无忧,大大减少了军队对地方百姓的滋扰,稳固了后方,这是他能接连战胜强敌的经济基础。

但李克用就不行了,他根本不懂得体恤民情、安抚百姓。他的军队向来以横行不法、欺凌良善著称,特别是其嫡系主力沙陀铁骑更是军纪败坏、鱼肉百姓。

要不是后来他的儿子李存勖懂得安抚百姓,我看他的河东军事集团根本撑不下去。

而且李克用在关键时刻还处死了自己最勇猛的儿子李存孝,这是他最大的败笔。

总之,李克用占据了优势但无法灭朱温,主要在于他其实不适合当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或者说帝王。战场上决一胜负,光靠勇猛和兵强马壮是不够的,还需要谋略,这也是他屡屡败给朱温的主要原因。

朱温虽然在个人武力和兵马上不如李克用,但他知人善用、注重经济,关心民生,这也是他能从一个破落户到最终成为大唐王朝终结者的原因所在。

五代十国史,一口气读懂朱温和李克用的恩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