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種類的房產而言,學區房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不論學區房的房齡大小,戶型,大小裝修情況,只要學區房的戶口還在那麼價格就一路看漲。

學區房的價格上漲幾乎是沒有任何理由的,前一任業主利用完學籍之後一定會漲價再將房產拋出,因此學區房在價值上漲趨勢方面幾乎是不可逆的,也是超越普通住宅房價上漲的。

由於看到學區房的熱度,所以現在不少開發商也開始搞起了僞學區。這所謂的僞學區並不是說新建的樓盤並沒有取得真正的學區而做的虛假宣傳。而是說很多開發商都會在樓盤周圍引進名校的分校

現在這種分校的概念非常火熱,因爲我們都知道老的學區一般都在市區當中,學校的招生能力還有限,並且學區房價格過高很多家長無法企及。但是這種分校的設置又給了諸多家長一個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雖然像這一類分校的宣傳做得都很到位,不論是從學校的投資建設還是從師資力量來看都是一所非常有前景、有實力的學校。再加上可以與本校分享教師資源的條件。這一類分校也被鼓吹的非常厲害。但是等到分校真正招生之後我們才發現,所謂的分校學生的成績最終並不那麼理想。就此分校的噱頭破滅,房價上漲的動力也就失去了。

其實我們想想就能夠想明白名校的學區房,單價要遠遠高於分校周邊住宅的房價。能夠捨得給孩子花錢上名校的家長自然少不了給孩子提供課餘的優秀教育資源。相比之下買了分校學區房的家長從對孩子的學習投入和引導等多方面都是有差距的。

同時名校不僅是校長、老師還是教學模式都會不斷的變化。但爲什麼名校的學生成績一直都能穩定名列前茅呢?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還是在於生源本身。當一羣家長注重子女教育的學生彙集在一個學校的時候,這個學校總體的成績一定會更好一些。

所以說學區房其實就是給了這些學生家長一個把孩子聚在一起的機會。這樣也就大大增加了學校出成績的機會。

所以說,那些想着以低價格入手名校分校學區的家長很多無非就是單純的希望學校可以將孩子教育出個好成績,這其實是遠遠不夠的。話又說回來,小學初中的生源衆多,但是到了高中階段能夠進入重點的學生數量就很有限了。如果每一所分校都能把孩子培養成尖子生,那麼重點高中不就被擠爆了嗎?錄取分數線不就要提高了嗎?最終的結果不還是隻能成績最優異的一部分學生進入重點高中嗎?既然是這樣所謂的分校又有什麼實際作用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