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2021年,“強省會”即將迎來新變局。

自從“防止一市獨大的弊端”定調落地以來,陝西、湖北、四川等地將“多核驅動”擺在關鍵位置,副中心城市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濟南、福州、貴陽、南寧等城市則不約而同將“強省會”突出強調,作爲十四五時期(2021年-2025年)的戰略規劃目標。

這意味着,中國的“強省會”模式並未就此終結,不同城市將會迎來不同的發展戰略。

01

這些城市提出“強省會”戰略。

近日,山東發佈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濟南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這是對濟南打造“強省會”、“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的又一次肯定。

十四五規劃貫穿2021年到2025年,對濟南、青島定位的理清,無疑有助於整個山東的區域發展。

無獨有偶,福州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福州雖是福建省會,但論GDP不及泉州,論城市能級不及廈門,福州無論是提出打造“強省會”還是“國家中心城市”,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爲此,福州邁出重要一步: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

這兩個東部省會,均將“強省會”和“國家中心城市”作爲雙重發展戰略,以此提升城市能級和在全省的引領地位。(參閱《12城競逐!誰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除了這兩個東部城市之外,不少中西部城市也提出了“強省會”戰略。

近日,貴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貴陽‘強省會’五年行動,加快構建以黔中城市羣爲主體,貴陽貴安爲龍頭,貴陽—貴安—安順都市圈和遵義都市圈爲核心增長極。

同一時間,廣西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提出,大力實施南寧強首府戰略,深入推進北欽防一體化,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共建北部灣城市羣,建優建強北部灣經濟區,揚起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龍頭。

不難看出,濟南、福州、貴陽、南寧都是“省會首位度”處於墊底的城市,這些地方提出“強省會”,不乏現實必要性。

02

這些省份正在擺脫“一市獨大”的格局。

近日,湖北提出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佈局,吹響了加速打造GDP5000-10000億規模的副中心城市的號角。

根據當地報道,“一主引領”指的是武漢和武漢都市圈,“支持武漢做大做強”仍是既定方向。但在武漢之外,以襄陽、宜昌爲代表的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將會日益提升。

“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分別作爲兩翼而存在,一北一南,共同引領湖北區域發展。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爲北部列陣,宜昌、荊州、荊門、恩施爲南部列陣。

無獨有偶,另一個以強省會著稱的省份,陝西在十四五規劃建議裏也提出:

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加快寶雞副中心城市和漢中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榆林交通樞紐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這意味着,在陝西,在西安這一強省會之外,寶雞、漢中、榆林都獲得了戰略層面的重視。

四川也不例外。四川在十四五規劃建議裏提出:

促進全省發展主幹由成都拓展爲成都都市圈……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經濟總量佔比高、綜合承載能力強、創新發展動能強、區域帶動作用強的全省經濟副中心

這一提法,將成都的強省會地位轉換爲“強都市圈”地位,成都的重要性仍舊獨一無二。在成都之外,也要培育經濟副中心。

可見,在中西部省份,即便是大力培育副中心城市,也不否認做強省會本身的積極意義。

03

爲什麼“強省會”戰略突然出現了分歧?

前不久,高層在《求是》雜誌發表文章指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箇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獨大”的弊端。

這被認爲是對所有城市蜂擁打造“強省會”的強力糾偏。

不過,避免“一市獨大”,是針對中西部地區而言的,且前提是“有條件的省區”,並非否定了所有城市的“強省會”戰略。

畢竟,中國地域廣闊、各地條件千差萬別,不同區域的發展程度不一,並非所有省份都有“強省會”。

這方面的指導原則是,一方面既要尊重“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是客觀經濟規律”,但必須要認識到“城市單體規模不能無限擴張”,這是中國區域發展的均衡之道。

可見,以成都、武漢、西安爲代表的中西部強省會,有必要培育多箇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相反,以濟南、南京、福州爲代表的東部省會,本身省會首位度並不高,在全省的經濟比重不算突出,仍有打造強省會的空間。

此外,南寧、貴陽雖然地處中西部,但由於經濟體量不大,發展水平遠遠不及東部省份,在這些區域集聚資源做大強省會,也有現實必要性。

04

強省會有強省會的好處,多中心也有多中心的好處。

這兩年,強省會戰略幾乎受到了所有省份的追捧。

一方面是因爲這符合“以中心城市促進城市羣發展”的大方向,“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是客觀經濟規律”。

另一方面,強省會不只是門面,更是許多省份重要的競爭抓手。

一個省份,如果連一個顯眼的大城市都沒有,恐怕都參與區域競爭的機會都沒有,遑論在重大國家戰略中獲得一席之地?

今年以來,“多中心”的提法獲得更多戰略重視。

這與今年的疫情形勢及國際局勢息息相關。

疫情衝擊,放大了大城市人口集中的弊端,無論是社會資源還是資源,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考驗,培育多中心,不無分散風險的考慮。

與疫情衝擊相比,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內循環時代已經到來,國家文件中再次出現“備戰”的字眼,站在戰略安全、區域協調的角度,多中心無疑也是重要的。

所以,如何在“強省會”和“多中心”之間取得平衡,將會是對所有城市的考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