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耗資1.77億元內幕交易粵泰股份,昔日私募大佬韓學淵被證監會處罰

曾經的私募大佬,如今成了罰單“收割機”。

近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由於存在內幕交易粵泰股份(600393.SH),時任諾遠資產、漢富資本、漢富城開的實際控制人,北京漢富美邦執行事務合夥人韓學淵,被處以60萬元罰款。

2017年8月,粵泰股份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楊樹坪獲得了李嘉誠拋棄的江門市碧海銀湖房地產有限公司(簡稱“碧海銀湖”)的控制權。當年12月下旬,盡職調查過後,楊樹坪準備採用發行股份的方式將碧海銀湖裝入粵泰股份,並且正式啓動相關工作。

2018年2月7日,楊樹坪首次安排工作人員向交易所申請停牌,但未獲受理。直到2月27日,粵泰股份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擬向關聯方及第三方發行股份收購碧海銀湖100%股權。

從時間線來看,關於此次收購的內幕信息敏感期就是在2017年12月下旬到2018年2月27日。

經過證監會調查發現,2018年2月,正處於內幕信息敏感期時,韓學淵與楊樹坪頻繁聯絡、接觸。雙方接觸後不久,韓學淵用“諾遠資產”“漢富美邦” “漢富城開”“韓學淵”等證券賬戶大量買入粵泰股份,共計買入2848.50萬股,買入金額1.77億元。

韓學淵甚至利用漢富美邦賬戶進行融資買入,企圖大賺一筆。漢富美邦先向南華資本賣出4份看跌期權,而後於2018年2月6日通過大宗交易向南華資本賣出1393.72萬股粵泰股份。這些交易實質上是南華資本給漢富美邦融資,韓學淵使用變現的資金繼續買入粵泰股份。

此舉也被證監會認定爲買入意願強烈,坐實了其內幕交易的舉動。

沒想到的是,即便是利用了內幕交易,對於韓學淵來說也沒能喫到好果子。

2018年6月4日,粵泰股份發佈公告,將交易方案變更爲以22.92億元現金收購碧海銀湖60%股權。6月5日復牌後不久,股價遭遇五連跌停,直接從6元跌到3元附近。一個月後,公司又宣佈取消收購碧海銀湖公司股權。

證監會調查發現,韓學淵在復牌後,將涉案股份陸續全部賣出,交易虧損。本次內幕交易最終的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天眼查APP顯示,諾遠資產第一大股東爲漢富控股,另外兩家涉案公司漢富城開、漢富美邦也同屬於漢富系,實際控制人均爲韓學淵。

說起韓學淵,在私募界的名聲可以說是響噹噹。他曾獲得“2014中國經濟人物”、 “2017年度投資人物”、 “投中2017年度中國最佳私募股權投資人TOP50”等榮譽稱號。

他在2006年創立漢富控股,開展資產管理業務;2010年成立漢富資本,從事私募基金管理;2014年成立諾遠資產,爲高淨值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透露,漢富控股曾投資優客工場雷蛇等項目,打理的資產有900億元,也曾希望2020年資管規模能達到1500億元。

高光過後,2018年韓學淵開始遇到麻煩。據財聯社此前報道,2018年11月,多名投資者反映,諾遠資產旗下的理財產品“債盈寶”到期無法兌付,其底層資產是漢富資本的一款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主要投向低風險債券與股權質押融資項目,但是實際上是規模逾7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池。

與產品違約風暴幾乎同時期,漢富控股宣佈正式開啓海外戰略,韓學淵表示漢富旗下系列板塊正在運作美股上市,然而兩年多過去卻並未有成功的消息傳出。

與此同時,韓學淵旗下公司接連收到監管部門的罰單。2020年1月,漢富資本被北京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2020年11月,作爲全新好(000007.SZ)的第一大股東,漢富控股被深圳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並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目前公司官網已無法訪問。

此外,根據各地公安局通報,因爲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諾遠資產濟南、天津、重慶、哈爾濱等多地分公司均已被立案偵查,部分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界面新聞記者致電諾遠資產客服熱線,未獲得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