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7日電 (記者 姜煜)渣打銀行環球研究部7日發佈《中國利率市場-2021年展望》報告預測,在諸多積極因素推動下,外資流入中國債市的規模在2020年達到約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後,在2021年或將增加至1.3萬億至1.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2021年底外資持有中國在岸債券總規模,或由2020年11月底的3.1萬億元升至4.5萬億到4.7萬億元之間。據渣打估測,2021年外資持有中國國債的份額或由2020年的9%升至約12%。

據渣打分析,人民幣債券全球資產配置佔比顯著低於中國GDP的全球份額和中國出口的全球份額。目前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配置中的佔比僅略高於2%,大幅度低於其他特別提款權貨幣佔比,同時低於特別提款權籃子中人民幣權重10.92%。因此,中國債券全球資產配置的結構性流入纔剛起步。

2020年彭博-巴克萊全球綜指指數(GlobalAgg)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GBI-EM)完成中國債券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或將在2021年成爲最後一個納入中國債市的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一些專門投資中國債券的基金也開始陸續成立並迅速增大。

目前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是全球唯一同時具備如下優勢的債券市場:收益率可觀、匯市前景積極、境內市場具備的深度和廣度足以應對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大規模量寬可能帶來的大規模資本流入。最主要的是,相較於目前全球債券市場平均收益率低於0.3%,中國國債平均收益率仍高於3%,估值較具吸引力。

“以上都是2021年外資加速流入中國債市的驅動因素”,渣打稱。(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