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渣打銀行:今年或有1.3-1.5萬億元外資流入中國債市

人民幣匯率連日見漲迎來新年“開門紅”,2021年中國債市將怎麼走?

渣打銀行環球研究部近日發佈了《中國利率市場—2021年展望》(以下稱《報告》)。報告指出,在發達經濟體央行持續量化寬鬆,中國國債相對發達經濟體國債利差創下新高,中國國債繼續納入國際指數,以及人民幣樂觀前景等積極因素推動下,外資流入中國債市規模在2020年達到約1萬億元之後,有望於2021年增加至1.3-1.5萬億元的歷史新高。

渣打銀行認爲,2021年底外資持有中國在岸債券規模,或由2020年11月底的3.1萬億元升至4.5-4.7萬億元。據渣打估測,2021年外資買入國債將佔淨髮行量超過40%(2020年爲約14%),外資持有國債的份額或(由2020年的9%)升至約12%。

渣打預計外資流入中國債市主要受以下3大因素驅動:

第一,結構性流入纔剛剛開始。

人民幣債券全球資產配置佔比極低,目前仍大幅低於1%,顯著低於中國GDP的全球份額(2019年爲17%)和中國出口的全球份額(2019年爲13%)。

報告顯示,目前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配置中的佔比僅略高於2%,大幅度低於其他特別提款權貨幣佔比(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美元:61%,歐元:20%,日元:5.8%,英鎊:3.5%),同時低於特別提款權籃子中人民幣權重10.92%。因此,中國債券全球資產配置的結構性流入纔剛起步,由於目前中國債券較全球同類國債的估值更具吸引力,外資流入或將加速。

第二,納入國際指數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

2020年彭博-巴克萊全球綜指指數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完成中國債券納入後,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或將在2021年成爲最後一個納入中國債市的全球三大主流債券指數,預期2021年10月開始實施納入,並將在12個月內完成,這一決定有待於2021年3月會議上做進一步確認。

渣打預計WGBI相關外資被動流入達1400至1700億美元(約合9000至1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2021年流入規模或達470至570億美元(約合3000至3700億元人民幣)。

報告還指出,除指數納入相關流入外,一些專門投資中國債券的基金也開始陸續成立並迅速增大,支持外資持續流入中國債市。

第三,低利率環境下缺乏可替代市場。

目前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是全球唯一同時具備如下優勢的債券市場:收益率可觀、人民幣匯市前景樂觀、境內市場具備的深度和廣度,足以應對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大規模量寬可能帶來的大規模資本流入。相較於目前全球債券市場平均收益率低於0.3%,部分債券甚至跌至負收益率,中國國債平均收益率仍高於3%,估值較具吸引力。

具體來看,橫向比較而言,目前2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爲3.0%,大幅高於0.12%的美國國債收益率,-0.79%的德國國債收益率,-0.15%的日本國債收益率和-0.08%的希臘政府債券收益。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在亞洲地區,人民幣債券收益率僅低於印度盧布和印尼盾債券收益率,亞洲以外僅低於俄羅斯盧布和巴西雷亞爾債券收益率。

從指數角度看,中國債券指數通常擁有較高的平均收益率和較短的平均期限。例如,目前彭博-巴克萊全球綜指指數平均收益率爲0.86%,其中約25%的指數成分收益率爲負;相比之下,中國債券分指數平均收益率達3.20%,平均久期1.8年亦短於整體指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