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毛澤東都需要拿起槍上戰場的時候,就是紅軍最危險的時候了。紅軍時期,一次,林彪的部下繳獲了一把做工非常精美的,白銀做的勃朗寧手槍。林彪愛不釋手。但他還是忍痛割愛送給了毛澤東。可令他沒想到的是,毛澤東看也不看就把槍扔到一邊,說了上面這句話。

毛澤東天生不愛槍,儘管他是一名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在軍事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在第一次反“圍剿”中,蔣介石投入10萬軍隊對付毛澤東的3萬人;第二次,蔣介石把人數增至20萬;第三次把人數增至30萬,並親自督戰。結果毛澤東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輕鬆勝出。

那麼毛澤東爲什麼不喜歡槍,他自己沒有過說明。筆者分析,與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有過交往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說過,蔣介石舉止刻板,重風紀,住處井然有序,書法也是筆直正方。

而毛澤東則躺坐漫無拘束,常常龍飛鳳舞,信筆成書,房間也顯得雜亂無章。旁觀者清,自由不羈是毛澤東的個性。軍人的嚴謹和刻板,並不適合不拘小節的毛澤東。毛澤東喜歡筆桿子,一生都喜歡讀書。他特有的文人情節,也使得他對槍敬而遠之。

在毛澤東早期的照片中,找不到他持槍的身影。只在建國後,找到唯一一張舉槍瞄準的珍貴照片。那是在1964年,全軍掀起軍事訓練大比武的熱潮。6月15日全軍各部隊的軍事技術尖子,進行了精彩的軍事訓練彙報表演。

毛澤東來到了練兵場。看到神槍手宋世哲40秒內射出40發子彈,命中40塊鋼靶,十分高興,他對身邊的人說:“把神槍手的槍拿來看看!”他端起宋世哲使用的56式半自動步槍,仔細地察看,又舉槍做了瞄準動作。這一珍貴的歷史瞬間被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來。

但是在歷史上,確實有一次,毛澤東不僅拿起了駁殼槍,還親自帶着士兵到戰場上衝鋒。這就是著名的紅軍大柏地戰鬥。

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北部,1929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蓬勃發展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慌。蔣介石調集湘贛18個團的兵力向井岡山發動進攻。當時的紅軍第四軍黨代表毛澤東和軍長朱德、政治部主任陳毅決定,分兵兩路,一路守護井岡山,一路由他們率領共計3600人衝突敵人包圍圈,從井岡山向贛南進軍,以發展新的根據地。

2月9日,紅四軍一面在深山老林中餐風露宿,一面遭遇數倍於自己的敵軍的圍追堵截。最終轉戰至江西瑞金縣以北的大柏地地區。當時正是大年三十。當時紅軍缺衣少糧,戰士們穿着單衣迎風冒雪,十分艱難。

毛澤東主持召開會議,決定利用大柏地有利於伏擊的地形,採取誘敵深入,殲滅尾追的敵人。此舉無疑是置於死地而後生,畢竟尾追之敵有上萬人,而紅軍只有3000多人。但是紅軍戰士都希望打一仗,以壯軍威。

2月11日上午下起了大霧和小雨,能見度極低。尾追的敵人有2000多人,全部鑽進了紅軍設的伏擊圈。紅軍兵分兩路,一路伏擊,一路阻擊敵人大隊人馬的增援。此時紅軍人手才3發子彈,子彈打光,就得上刺刀拼命。而人數上又不及敵軍,仗打得實在艱難。

生死存亡之際,就連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也拿出駁殼槍,振臂高喊,所有還能走動的戰士,都隨我一起上!帶着警衛排向敵軍陣地衝鋒。身邊的警衛排長受傷了,毛澤東仍奮不顧身地向前衝。

最終,紅軍取得了大柏地戰鬥的勝利,俘敵800餘人,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

大柏地戰鬥的偉大勝利,粉碎尾追之敵,也爲向贛南閩西進軍打開了新的局面。陳毅稱之爲“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的戰鬥。”

四年後的1933年夏,毛澤東再次來到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觸景生情,回憶往事,欣然命筆,寫下了《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也是毛澤東唯一的一次,拿着槍上戰場衝鋒。

儘管毛澤東不喜歡槍,但在毛澤東故居,卻陳列着一張寫有毛澤東名字的持槍證,編號爲“甲字第一號”。並寫有:本區門衛,檢驗放行。機密證件,隨身攜帶,如有遺失,絕不補發。

其實,雖然持槍證是真的,但是卻有證無槍。原來,1949年進城後,按照規定發給毛澤東的。但實際上,並沒有給毛澤東配槍,所以持槍證上的槍證、槍號和子彈這些欄裏都是空白的。至於爲什麼沒有發配槍,不得而知,是否與毛澤東不喜歡搶有關呢?

所以說,毛澤東不喜歡槍,除了自由不羈的性格和文人情節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對部下的充分信任。他相信警衛,相信民衆,自己根本沒有帶槍的必要。

參考資料《毛澤東持槍上戰場的大柏地戰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