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訥是毛澤東最小的孩子,也是他最疼愛的小女兒,是家中的老幺,相比哥哥毛岸英等,甚至是比她大不了幾歲的姐姐李敏,她是唯一一個在父親身邊度過完整童年的孩子。

李訥25歲北大歷史系畢業,隨後被分配到一家大報社當編輯。不久升任總編。李訥長得亭亭玉立,又是毛澤東的掌上明珠,但誰也想不到,1970年,30歲的李訥,正是事業上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嫁給了一名只有高中學歷,比她還要小几歲的招待所的男服務員。

當時,不只是她的母親反對,很多人都不看好這段婚姻。一年後,李訥的兒子出生了。但沒過多久,二人便辦理了離婚手續。離婚後的李訥,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都非常糟糕。

那麼,兩個地位、學識、志趣、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人爲何在當時走到了一起呢?

李訥是1940年8月出生在延安。時年毛澤東47歲。訥字,取自孔子《論語》: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所以她叫訥,姐姐叫敏。意思就是讓孩子少說話,多做事。她的童年一直在毛澤東身邊度過的,有爸爸在身邊的日子,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幸福的。毛澤東管李訥叫大娃娃,李訥管他叫小爸爸。毛澤東管李敏叫嬌娃。之所以姓李,是因爲毛澤東曾化名李德勝。

看過李訥的很多回憶文章,說她小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爸爸散步去。從兩三歲起就拉着毛澤東的一個手指去外面散步,以後是兩個手指、三個手指,直到一隻手,慢慢地就長大了。

毛澤東對女兒非常有耐心,陪着她一起玩小孩子的遊戲。

李訥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和父親進行思想交流的習慣。在北大讀書時,周圍同學都是一些普通羣衆的子弟。她曾回憶說,我覺得自己不行,比起別的同學特別差,覺得自己幹部子弟那些弱點要痛改。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普通的,和大家打成一片的人。

李訥回憶說,“我父親對我們要求很嚴格,他不希望我們做什麼科學家,什麼政治家、文學家,他只要求我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他說你們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就很滿意了。”

李訥得到父母的愛最多,同樣,聆聽父親教誨的機會也較多,受到父親的約束也更嚴厲。李訥從小就喜歡書法,養成了簡樸的生活習慣。她曾說,父親從小就要求我們不要特殊,不要自以爲是,不要翹尾巴。

所以說,從她的經歷來看,從父親對他的嚴格要求來看,當時的李訥非常希望自己成爲一名普通人。她甚至非常向往。因此她欣然接受愛情中出現的這名服務員就順理成章了,這是其一

1965年,李訥從北大畢業,隨後被分配到報社當編輯。1970年,爲了鍛鍊她,毛澤東派她到井岡山的五七幹校去鍛鍊。沒想到,在這裏結識了服務員小徐。

小徐爲人熱情,機靈,長得眉清目秀。時常邀請她打球、聊天。小徐是普通家庭,工農出身,高中畢業。兩人各方面的差距都很大,周圍人誰也沒往那方面想,等到發現苗頭不對時,兩人已經難分難捨。李訥給毛澤東寫信,申請與小徐結婚。因爲此前在李訥的婚姻問題上,毛澤東有過這樣的意見:“要在下面選擇,找個一般人”。而李訥又是最聽父親話的,這也許是她選擇小徐的第二原因

毛澤東看後,簽字同意。一切都來得太突然。對於各方面都是。1971年兩人結婚。婚禮非常簡單。只有十幾人參加。兩位新人對着毛澤東的畫像三鞠躬。新房是一件最普通的房間,匆忙到連個喜字都沒貼。喜宴炒了8個菜,幾瓶紅酒,就算完成了。

毛澤東特意讓人送來了結婚禮物,包了一個大包袱。衆人都以爲是什麼貴重的東西,打開一看,都很喫驚,是一套39卷本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愛情來得很快,可去得也很快。

新鮮感一過,兩人的各方面差異和難以克服的矛盾顯現出來。小徐渴望平淡的家庭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那種。而李訥是不甘平庸的,她想成就一番事業;李訥喜歡看書,而小徐看不上女人不做家務。漸漸地,兩人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矛盾卻越來越多。

爲了挽救他們的婚姻,幹校的領導派小徐去上大學深造。但還是無法挽回兩人的緣分。李訥的第一次婚姻以失敗告終。小徐大學畢業後回到了老家。

離婚後的李訥獨自帶着兒子過着很普通的生活。她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是很好。毛澤東的衛士長李銀橋曾回憶,李訥日子過得很艱難。家不像家,買了糧食拿不回來,就買個小車推,母子倆再把糧抬上樓。

李銀橋的妻子韓桂馨在延安時是李訥的保育員,對她感情很深。當年,李銀橋和韓桂馨的婚姻還是毛澤東介紹的。兩人商議幫助李訥重建家庭。

1985年,經過兩人介紹,44歲的李訥和57歲的王景清進行了交往,並建立了新的家庭。王景清也曾經做過毛澤東的衛士,是位離休幹部。

婚後,兩人生活得非常幸福。李訥身體不好,王景清包攬了家務活。閒暇時間,兩人都喜歡書法,樂在其中。

所以說,婚姻是否幸福取決於當初的選擇。遇到了對的人,婚姻就是一輩子;遇到錯的人,婚姻只能是一陣子。遇到一個懂你、疼你、不讓你傷心難過、給你足夠安全感的人才配得上你的餘生。大家說呢?

參考資料:《李訥的不幸婚姻》《李訥:我眼中的毛澤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