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林彪不苟言笑,少言寡語,性情古怪。在許多歷史當事人的回憶錄中,林彪不抽菸不喝酒,對喫穿住行不講究。爲了照顧他的身體,曾給他專門配備了一個高級廚師,但高級廚師一見到林彪每天的喫食就發愁了,爲什麼,根本沒有發揮餘地。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只喫三樣:白菜、饅頭、肉餅。常年不換也不覺得膩歪,頓頓喫得香甜。

林彪喜歡的東西有三樣,一般人根本無法消受。一是喫炒黃豆。其實在《大決戰》等不少影視劇中,林彪出場都是抓一小把炒黃豆在看地圖。實際上,他也是隻喫炒黃豆和炒蠶豆,喫糖也只喫花生糖。

他喫炒黃豆據說與治病有關。林彪在遼瀋戰役時,三天兩頭地鬧肚子,不能沾一點葷腥。後來哈爾濱雙城的一位老鄉給他出了個偏方,要他每天嚼幾把炒黃豆,因爲黃豆含油量高,可以爲他缺葷少油的體內補充蛋白質。試了幾次,果然見效,打那以後就養成了喫炒黃豆的習慣。

二是玩火柴,他會不停地擦火柴,不過他一擦亮火柴就馬上吹滅,然後將尚未熄滅的火柴梗放到鼻子前聞那硫黃味。其實,這個習慣,個別在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職業軍人也有類似的喜好,那是一種戰場上硝煙的味道,算是一種慰藉也好,回憶也好。

三是看地圖。每到一地,生活上東西都可以不準備,參謀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將地圖掛在他的屋內。否則就臉上掛霜。

有說法林彪的古怪性情與在抗日戰爭中,他在戰場上受到槍傷,傷及了神經末梢,造成性情大變,怕光怕風怕水。平時在家中最愛做的事就是來回地踱步,嘴裏唸叨一些東西。

其實,林彪年少時就是沉默寡言,獨來獨往,不善表現,不愛出風頭。從小生得清秀柔弱,缺少陽剛之氣。但聰敏好學,他的學業一直很優秀,因爲家庭在當地較爲富裕,也沒有受到輟學之苦。9歲入私塾,13歲起就讀於惲代英創辦的浚新學校,15歲轉入武昌共進中學,隨後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在這裏,他將自己的名字林祚大,改爲林彪。即便在激進青年成羣的黃埔軍校,他依然保持沉着冷漠,我行我素,自顧自刻苦學習的態度,各科考評均是優良被譽爲“軍校之鷹”。

後來,作爲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曾親口說,我要表揚林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爲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

有趣的是,這樣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很少與人交際的林彪,在26歲時居然當着全體紅軍將士的面,登臺演出了一場活報劇。這是怎麼回事呢?

1933年,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結束後,紅軍戰士都很疲勞,爲了緩解大家的緊張,紅軍政治部編排了一部活報劇《廬山雪》,就相當於如今的小品。爲啥叫這個名字呢?因爲戲的內容是寫紅軍打進南昌,殺上廬山,俘虜蔣介石的故事,寓意蔣介石統治如同廬山上的春雪,很快就會消融、瓦解。

戲中的人物很簡單,有蔣介石和宋美齡,還有一位紅軍軍長。蔣介石由政委羅瑞卿扮演。彩排時效果非常好。周恩來提出建議,敵方主角是蔣介石,我方的主角是一個軍長,好像不搭配,應該換成軍團長。大家都覺得有理,但都很爲難。因爲此時的軍團長正是林彪,而他又那麼內向,誰有本事讓他上臺表演呢?羅瑞卿表示自己試試。

第二天,開會時,羅瑞卿當着林彪的面,故意吹自己演戲好。衆人也跟着起鬨。林彪說,我在讀中學時,也演過活報劇,扮演拄文明棍的老太爺。羅瑞卿忙緊跟着說,那你現在爲什麼不演呢? 林彪說,現在不方便。

羅瑞卿知道上鉤了,忙使出激將法,你恐怕還是不會吧?幾句話激起來了林彪好勝心,那咱倆就比一比。你們趕快把我和政委安排到戲裏去。

成了,羅瑞卿和大家都偷着樂。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演出開始,聞聽軍團長和政委都上臺演戲,紅軍將士都饒有興趣地前來觀看。朱德、周恩來、劉伯承、博古、洛甫等也都來了。

平時拘謹呆板的林彪表演上確實有才華,到了後來都脫離劇本,隨心所欲地發揮:

影視劇中再現的林彪演戲片段

舞臺上他指着“蔣介石”問:“你爲什麼這樣瘦?”

“蔣介石”:“我滿腦子只想到剝削人民,所以胖不起來。”

林彪:“那爲什麼不喫補藥?”

“蔣介石”:“什麼補藥都不中用,我心腸壞了,不可救藥。”

周恩來等和紅軍將士們都笑作一團,誰知,林彪第一次登臺演出,就反響極好。幾十年後他還時時不忘向部下提起演戲這件事,炫耀自誇。

參考資料《林彪的軍旅生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