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火車站一個比一個大,像城市中一個個高大的宮殿,人在其中卻感到非常渺小,周邊通常是大馬路、高架橋、和沒有人去的大廣場。我想,城市中的火車站有沒有可能不追求宏大的紀念性,而具有優美的環境,舒適宜人的尺度,和便捷、人性的交通與城市功能?成爲讓人們不只是奔波,而是願意停留、放鬆的城市公共空間?”

— 馬巖松

嘉興火車站改造後效果圖,從北向南

“森林中的火車站”新老站房相互呼應,融爲一體

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築事務所主持設計了嘉興“森林中的火車站”。項目於2019年底開工,目前正24小時加緊建造中,預計將於今年7月1日前竣工。1921年,中共一大會議繼上海後在嘉興南湖的一條紅船上繼續舉行並勝利閉幕,並最終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嘉興火車站是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重要節點,此次改造工程是迎接建黨一百週年的重要項目之一。

項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中心城區。被稱爲“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嘉興市東鄰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蘇州。火車站所在的南湖區爲嘉興市的主城區、老城市中心,是嘉興歷史最爲悠久的轄區之一。

總平面

改造前的嘉興火車站

MAD負責規劃和改造設計的片區佔地面積35.4公頃,包含嘉興火車站、車站南北廣場以及“人民公園”。改造前的火車站已達到吞吐量上限;周邊片區交通混亂、配套不完善、公共設施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火車站周邊發展受阻、產業結構低端。

MAD的方案充分考慮嘉興的歷史和人文特點:遵循歷史資料對老站房進行1:1復原;主要交通和商業功能收置於地下,新站房引入自然光,明亮高效,尺度宜人舒適;地面騰出大量的公共空間,將自然還給市民和旅客,給嘉興帶來一個綠色的城市中心,一個“森林中的火車站”。

嘉興市市委書記張兵說:“希望通過這個項目,體現對歷史的敬畏,對重現“一大路”的歷史擔當;展示對未來發展特別是以人爲本、綠色發展理念的思考和實踐。”

市中心的老舊火車站將被改造爲臨湖城市公園(渲染圖製作:絲路)

「35.4公頃的城市綠洲」

MAD將火車站原地面廣場混亂的交通樞紐放置地下,把“人民公園”擴大,以綠色覆蓋城市中心,重塑臨湖綠洲。公園景觀經過精心設計,以老站房爲主的精神軸線貫穿始終,站前種滿大冠幅樹木,帶來怡人林蔭。

火車站南廣場商業空間呈垂直分佈,地面成爲綠色公共空間

南廣場起伏的綠地將商業空間圍繞

MAD對”人民公園“展開了保護以及修復,保留園內名木古樹,並修復公園內多處核心的園林建築。

原火車站前老舊嘈雜的老城區中心將被綠色覆蓋

改造後,無邊界的公園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每位旅客和市民,吸引大家在此停留,享受優美的自然環境,化嘈雜爲愜意和安靜,真正把城市中心還給人民。

北側站前高林冠線打造“森林中的火車站”

南側商業佈置與綠地起伏交錯,多維度城市公共空間

「歷史站房的復建」

嘉興火車站初建於1907年,於1909年投入使用,是當時滬杭線上重要的交通樞紐。1921年中共一大部分代表乘火車來到嘉興,火車站成爲中共一大召開的重要歷史見證,但後於1937年被日軍炸燬。

1909年的嘉興站影像

1937年後被日軍炸燬的嘉興站

爲了實現忠於老站房歷史原貌的1:1復建,MAD邀請了古建專家、學者、顧問合力,對大量歷史影像資料及《嘉興市志》中殘存線索進行分析和數字復原,根據軌距並利用透視原理推導雨棚、天橋、月臺、站房之間的關係和尺寸,力求在形式、材料等多方面全面貼近車站的歷史樣貌。

復建後的站房將成爲嘉興火車站歷史博物館,不再具備主要火車站房功能。

「森林中的火車站」

從公園沿着中軸線向南,可以看到復建的老站房與新站房的“漂浮”金屬屋頂在樹林間若隱若現。新站房進出站平臺和候車大廳都在地下,地上僅一層高度,尊重老站房的尺度,並謙虛呼應。

火車站新站房隱匿地下,自然光充沛

充沛的自然光通過大量天窗和一層玻璃幕牆往地下候車大廳傾瀉,空間開闊明朗。室內整體設計尺度親和,力求給旅客帶來愉悅舒適的出行體驗。

在地下一層的新建站房室內可見百年前歷史建築風貌

旅客從候車大廳通過極具未來感設計的地下通道前往站臺過程中,可見眼前的地面復建站臺仍保留了百年前歷史風貌,新與舊形成鮮明對比,過去和未來在此交錯。

火車站的進站通道材料簡潔,極具未來感

新建站房的屋頂全部使用太陽能光伏板,爲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

「森林底下的商業空間」

MAD將站前商業也佈置在地下,與火車站和市內交通樞紐直接連接,並且通過下沉庭院與地面上公園垂直連通。火車站南側是新建地上商業空間,建築圍合的草坪成爲新的公共空間,可舉辦音樂會、藝術節、惠民市集等多樣室外活動。

綠洲之下,四通八達。趕路的旅客可直接從地下一層快速進出,閒情逸致的遊客可從公園步行穿過,參觀歷史博物館後至地下商業,遊玩消費後再踏上旅途。

北側有兩個下沉庭院,經過地下商業可以直接進站

南側地上商業及開闊的草坪供市民進行多樣的文化活動

城市交通樞紐分散在南北地下各處,與下沉的市政道路直接接駁。公交總站、有軌電車、地鐵、大量停車位和出租車候客蓄車,保證出行的便捷,並且滿足了新增商業功能所需的交通配套。

通過合理的交通梳理和對空間垂直利用,火車站近期的客流需求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都能得到保障。升級及優化之後帶來的人流、產業,新空間帶動高端業態的迴歸,爲老城區注入新的活力。

通過將交通和功能放置在地下,解放了地面空間,成爲公園。市政道路、城市交通樞紐、火車站和商業平層相連,無縫連接,便捷高效。

未來火車站站場規模將由原來的3臺5線擴大到3臺6線,上下行正線各設2條到發線。預計到2025年,嘉興火車站全面客運量將達到528萬人/年,客運高峯時每小時可容納2300人左右。

MAD相信,最美好的城市空間應該屬於每個人。陽光、自然、建築和新鮮的空氣融爲一體,以人爲本,讓人們感受到生活居住和出行的便捷、舒適與尊嚴。

施工現場

模型攝影:郭璇

屋頂(上圖)

首層(上圖)

地下一層(上圖)

嘉興火車站

中國嘉興

2019-2021

類型:交通基礎設施

佔地面積:354,000平方米

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

- 宣公弄區域:14,161平方米

- 站場及站房:63,298平方米

- 北廣場:39,945平方米

- 南廣場:147,705平方米

- “人民公園”改造:12,197平方米

主持合夥人:馬巖松, 黨羣, 早野洋介

主持副合夥人:劉會英

設計團隊:曹晨, Reinier Simons, 姚冉, 傅曉毅, 俞琳, 陳蔚, 何順鵬, 程相舉, Kaushik Raghuraman, 陳念海, 鄧偉, 曹溪, 孫銘澤, 黃至禹, 張凱, 李正東, Dayie Wu, 槐偉, Claudia Hertrich, 劉子凡, 解奇霖, Alan Rodríguez Carrillo, 強思暘, 侯京慧, 李昕芸, Mathias Juul Frost, 雷蕾, 陸子豪

業主:嘉興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嘉興市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甲級設計院: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結構顧問:理雅結構工程諮詢(上海)有限公司

幕牆顧問:阿法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

景觀顧問:致舍(北京)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顧問:北京寧之境照明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標識顧問:原研哉(日本設計中心)

古建顧問:上海水石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傳統建築研究院

室內顧問:上海現代建築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動畫及渲染圖製作:S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