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員有着各種各樣的小習慣,比如有人喜歡戴髮帶,有人喜歡穿貼身籃球褲,有人喜歡腕帶,還有人喜歡各種誇張的紋身。老球迷們可能記得,大概10年前,那時候的NBA球員幾乎都很喜歡嚼泡泡糖。

這個習慣最早可能是喬丹帶來的,之後的奧尼爾、艾弗森、麥迪等巨星延續了這一傳統。就連中國球員易建聯加入NBA之後,也學到了這一習慣。

那麼NBA球員爲何喜歡嚼泡泡糖呢?其中有很多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和大家嚼泡泡糖一樣,讓口氣變得更清新一點,也能稍微耍耍帥,吸引場邊球迷的注意力。另外在高強度的比賽中,如果嘴裏有個東西可以嚼一下,也能減少緊張感,讓球員更加冷靜。當時的那批球員最喜歡在罰球的時候嚼幾下自己口中的泡泡糖,然後再吹出一個泡泡來。這種“小動作”能夠更好地幫助球員調節心態,讓罰球更穩定。

當然了,還有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保護自己的牙齒。NBA比賽異常激烈,身體對抗強度很大,一不小心就會傷到口腔或者牙齒。別看小小的泡泡糖不起眼,但關鍵時刻它可能會讓你的牙齒不被“打掉”。就好像球員們佩戴的護膝、護肘一樣,看起來薄薄的一層,但如果真的發生摔倒在地上,這薄薄的一層可就起作用了。

回顧最近幾年的NBA,似乎很少有球員保留這個習慣了,這是爲什麼呢?不知道各位球迷朋友們有沒有試過打籃球的時候嚼泡泡糖,其實感覺挺不好的,人在劇烈運動的時候口腔溫度也會提高,不論泡泡糖還是口香糖,融化的速度都會加快,往往十來分鐘就變成黏糊糊的液體,讓人非常不舒服。

另外打籃球的時候往往都把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場上,一不小心就會把泡泡糖給吞下去,相信不少球迷也幹過這件事吧?所以如今只能看到一些退役球員在賽場外嚼泡泡糖,NBA賽場上已經很少見了,畢竟時代變了嘛!

如今的NBA球員已經找到了完美的替代物,那就是牙套。說起保護牙齒,泡泡糖肯定沒有牙套效果好,牙套肯定不會因爲高溫而融化,不會給人黏糊糊的感覺。另外應該不會有人直接把牙套吞下去吧?反正NBA這麼多年還沒有出現過直接吞牙套的事件!

可能有球迷會問了:牙套能嚼嗎?能起到緩解緊張的作用嗎?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問問庫裏,庫裏也許會回答你:牙套難道不是用來嚼的嗎?雖然聽上去有點噁心,但確實也能起到緩解緊張的作用。正是因爲有了牙套這種完美的替代物,現在已經很少有球員在比賽中嚼泡泡糖了。

當然了,也有球員不嚼泡泡糖也不喜歡使用牙套,那你就得小心點,別讓自己受傷,否則就會和小托馬斯、香波特等球員一樣,門牙處變成兩個黑洞。這個故事也告訴各位普通球迷們,平時打球要注意安全,注意保護好自己,千萬別出現受傷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