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輸入法只是解決文字輸入的問題。但是隨着市場的不斷發展,用戶的需求也隨之越來越多。

到了現在,僅僅解決輸入問題的輸入法,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了。

用戶更關注的,是如何提高文字輸入的效率比和準確性。

像模糊輸入,語音輸入等,都是爲了提高輸入效率和用戶體驗,而在後續被開發出來的全新功能。

相比較其他輸入方式(傳統的拼音輸入,和手寫輸入),語音輸入算是革命性更高的突破。

通過語音識別轉化文字技術,可以讓用戶在不方便打字的時候,依舊可以通過文字與其他人交流、溝通。

就語音轉文字這一功能來說,在早期是訊飛做得比較好。

但是在後來,憑藉AI技術的超前部署帶來的後期優勢,加上SMLTA語音技術的引入,百度輸入法實現了“超車”。

在國內數據分析機構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來看,百度輸入法早在去年4月的時候,就超過競品15%之多。

並且有超過3成的用戶認爲,百度輸入法的語音輸入準確率,超過了95%。

當語音識別技術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自然也遇到了瓶頸。想要繼續發展,就需要藉助AI技術的加持。

而百度輸入法之所以現在成爲了國內市場份額佔比最多的產品,就是得益於AI技術的強大。

在不久前發佈的新版本中,百度輸入法就加入了“AI助聊”技術,實現進一步強化識別準確率。

AI助聊技術,不僅可以幫助用戶在使用語音轉文字時提供更高的識別率,同時在傳統拼音輸入模式下,一樣也能提供更爲便利的體驗。

錯別字是每一個人都會在拼寫時遇到的情況,有時候甚至自己都沒發現輸入了錯字,消息就被髮送出去了。

平時和朋友家人之間,出現錯別字的情況還算好,大家都理解。

但是在相對正式一些的場景下,一次錯別字的失誤,至少也讓人尷尬地能摳出一套兩室一廳出來。

就比如上圖,明明是想說“有貨”,結果卻打成了“誘惑”。

而AI助聊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在你手動“二次校對”前,就替你完成文字校對工作。

而除了智能糾錯外,AI助聊還有其他作用,如智能預測和智能幫寫。

聽上去好像很普通的樣子,但實際使用的時候,還真挺方便。

點擊AI助聊的小圖標,就可以使用這兩項功能。

中間的表情就是普通的“智能預測”,可以結合語境即時聯想出接下來的文字——這就有點像“聯想詞”的拓展版,從聯想詞語,變成了聯想句子。

而“智能幫寫”趣味性就更強一些了,可以聯想出帶有“高興”和“低落”兩種不同心情的句子。

遇到不喜歡的句子時,點一下五角星就能更換聯想內容。

如此一來,在實際輸入的時候,所需要我們自己進行的操作就少了很多,大大提升了輸入的便利性和效率。

總的來說,百度輸入法這一次加入的AI助聊技術,確實對輸入法的功能性有很大的提升。相信在後續跟進的版本中,這一功能還能得到細節上的優化,使得用戶體驗更爲優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