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照片中大街上的電線很搶眼,像蜘蛛網一樣,電線杆的密度也很大,這種畫面要是出現在一般的城市,可能很快就要被整改了,大家會說嚴重影響城市形象,普通市民都會有意見。不過,在這座城市不同,這些電線不僅不影響城市形象,反而看起來很有特色,一點兒也不違和!因爲,這裏是上海!

靜安寺前的電車線路

的確,在上海街頭,尤其是老城區,這樣的電線隨處可見,和周圍的一切和諧共存,乍一看雜亂無章,仔細看,雜而有序,都經過了用心整理,這是我的親身感受。這個元旦假期我來上海旅行,每天都會去街上走一走,體驗老上海的味道,假期天公作美,每天都是陽光明媚。上海街頭數量衆多的老建築在藍天下格外漂亮,滿滿的年代感,韻味十足。密集的電線也是上海歷史發展的重要部分,近百年前,我國大部分城市點油燈的時候,上海已經是享譽國際的大都市了,霓虹閃爍,燈紅酒綠,夜上海曾領先全球。

這座大樓百年曆史,它的名字我們都很熟,“百樂門”,就是那座上海最有名的歌舞廳,只要是有關老上海的影視劇,裏面幾乎都會出現百樂門,歌曲是《夜上海》,喝的是威士忌,女士穿的是旗袍,門口停滿黃包車……

除了這些,你印象中的上海灘還有什麼畫面呢?

有軌電車,現在上海的公交車還有很多電車,不過都是無軌的,大街上那些電線除了市民生活必須的用電和通訊線路外,電車線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上海街頭電線特別多的主要原因,公交線路一大部分都是電車。很意外,我國“最國際化”的魔都上海居然保留了電車,因爲國內很多城市的電車早都取消了,被環保車取代。也很幸運,大上海堅守着自己的特色。

如今,國內很多城市都在進行一項大工程,就是讓街上的電線“消失”,具體措施是把所有的線埋入地下,這樣城市看起來更加乾淨、整潔,也有利於保護線路安全。尤其是每座城市的新區,地上都看不到電線和電線杆。據說上海也有計劃,未來幾年要把電線埋入地下,那麼,問題來了,電車線是不可能“鑽地”的,如果真要實現地上看不見線,那不是要取消跑了幾十年的電車麼?

電車是上海最有時代感的交通工具,如果沒有了相信很多人會失落的。如果你來上海,不妨走上街頭,感受一下那種味道,頭頂上密密麻麻的電線不會讓你有“密集恐懼症”,因爲這是上海的記憶。

這根電線杆“負擔很重”啊!

法國梧桐,電線杆和黑色的電線,是上海街頭見得最多的“老物件”。古老的街道,民國時期的老房子,空中的電車線。

現代化大樓前,經過的電車,好多城市電線入地的目的也是爲了彰顯城市的現代化程度,不過放眼世界,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電線也都在地上,同樣看着雜亂無章,但也絲毫不影響城市的現代化,比如日本,香港。

所以,我覺得上海的電線也沒必要花那麼大代價埋地下去,保持現狀挺好的,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