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跨過鴨綠江》。從大家的反饋看,大家對這部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還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於其中演員們的表演,也都表示認同。尤其是丁勇岱飾演的彭德懷,儘管在形象上,與彭老總相比,差別較大,但他力求神似的表演,卻將彭老總堅毅而剛強的性格特徵給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可是劇中有一個演員的表演,卻在觀衆中引起了較大爭議。

他就是在《跨過鴨綠江》中扮演周恩來總理的孫維民。

在這之前,我們其實已經在許多個影視劇版本中,看到過不同演員所扮演的周恩來總理的形象了。總的來說,大家的表演都各有特色,都深受觀衆喜愛,但這一次,孫維民的表演,卻有諸多值得商討的地方。

有的網友說演員扮相太老,與建國初期時的總理形象並不相符。有的網友說演員化妝痕跡太明顯,讓人很出戏,還有的網友說演員說臺詞的方式太話劇腔,好像不是在看電視劇,而是在看舞臺劇表演一樣。

果然如此嗎?

許多影迷劇迷甚至還發出感嘆:十分想念王鐵成扮演周恩來總理的日子。

好吧,我們不得不承認,王鐵成,的確是迄今爲止,大家公認的塑造周恩來總理的形象最爲成功的演員之一。

他也是在我國銀幕上首位扮演周恩來總理形象的演員。

早在1977年,王鐵成作爲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演員,就已經在話劇《轉折》、《報童》、《喜哥》中扮演過周恩來總理的形象了。隨後在1978年,北影廠開拍電影《大河奔流》,總理的形象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而這個形象,也是由王鐵成所塑造的。儘管總理在影片中出現的是一個側影,但還是給觀衆們帶來了太多驚喜。

緊接着,王鐵成在電影《報童》中,再次塑造了周恩來總理的形象,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也使他成爲了我國最早的扮演周恩來總理的特型演員之一。

我覺得王鐵成所呈現的最好的表演,是在電影《周恩來》中,他以全身心的投入和忘我的創作態度,爲我們塑造了一個感人至深的藝術形象。其精湛的演技,獲得了觀衆和專家的一致讚譽,使他成爲了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影帝,和第十五屆電影百花獎影帝。這些大獎,對於王鐵成來說,完全是實至名歸的。

王鐵成爲何能將總理的形象,塑造得那麼成功,那麼動人呢?

我覺得首先,作爲演員,他的基本功很紮實,臺詞功底尤爲深厚。

他是五六十年代中戲的畢業生。我覺得那時候的大學生,都是有真本事的。他們不僅個個都有天賦,而且學習努力,因爲他們每個人,都懷揣着偉大的夢想,那就是爲人民演好戲。

其次,他在外形上,也擁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形象英俊,氣質硬朗,具備塑造周總理的外在條件。再加上化妝師的巧奪天工,使他所扮演的周總理形象一出現,便令觀衆驚呼:實在太像了。

而作爲初代特型演員,“像”是一個先決條件。只有在外形上更接近原型,才能迅速得到大家的認同。

王鐵成顯然在這一點上,是無可挑剔的。甚至有很多影迷,當看到他塑造的周總理形象出現在銀幕上時,頓時會淚如雨落,泣不成聲。代入感實在太強了。

另外,我覺得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爲了演好總理的形象,王鐵成勇於突破,並重塑自我。

比如爲了使自己更加接近總理原型,他不僅將自己餓到和總理一樣瘦,而且就連自己平時說話的發音習慣,也變成像總理那樣,另外包括總理走路的姿勢、說話時的神態,他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到最後,完全變成一種真實反應。

能做到這一點,那要經過多少時間的磨練,那得喫多少苦啊。

可是王鐵成卻真的做到了。

1991年,電影《周恩來》上映時,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的心。

一方面,大家是爲影片中周總理的鞠躬盡瘁所深深震撼。

另一方面,也爲王鐵成那神形兼備的表演所深深折服。

我至今記得王鐵成在影片中的幾處表演,一處是對賀老總說:“待到平穩我去西山接你”,一處是對延安地委幹部說“五年糧食產量翻一翻,只要我不死就回來看你們”,一處是在太平湖邊,他問隨從:“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今天是老舍先生投湖的忌日”。這每一處表演,王鐵成都很剋制,但卻都令觀衆泣不成聲,爲什麼呢?因爲他所體現的,全都是真情實感啊。

尤其是與賀老總告別時,那咬緊牙關、強忍眼淚,嘴角抽動的表演,蘊含了無數深情,令所有觀衆爲之動容。

後來,許多演員都演過周總理,但似乎還沒有誰,能超越這一段表演。

我想,也許是因爲王鐵成的表演實在太成功了,所以此後,無論是誰扮演總理,總會有人質疑。

比如孫維民也是一樣。

其實從一開始,就有人對孫維民塑造的總理形象,提出諸多不同意見。比如外形上有差距,比如表演上不夠準確等等。

孫維民跟王鐵成一樣,原本也是話劇演員。他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之後,被分配到大連話劇團做演員。

1995年,孫維民接受了導演翟俊傑的邀請,在電視劇《七戰七捷》中,首次飾演周恩來總理的形象。談到這次表演,孫維民坦言是有壓力的。因爲在這之前,已經有過多位演員塑造過總理的形象,而且都很深入人心,尤其是王鐵成老師的版本,那更是難以跨越的高峯。但孫維民不是一個知難而退的人,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塑造一個與衆不同的總理形象出來。

當別的特型演員都在形似上做文章時,他力求做到“神似”。

爲此,他專門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以求對總理有更多的瞭解。

而在具體的表演上,他也試圖將總理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不同形象,給展現出來。

比如在《跨過鴨綠江》中,他說話語氣總是那麼鏗鏘有力,眼神永遠敏銳而篤定,展示了一個大國總理的非凡氣度和豪邁氣概。

有人說,孫維民在《跨過鴨綠江》中,扮相太老,並不太像建國初期的總理模樣。

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從一些真實的歷史照片來看,建國初期的總理,52歲,形象英俊,氣度不凡。

而孫維民的造型,的確顯得老氣了一些。

但這似乎是化妝造型師的問題,與演員的演技無關。

有人說,看孫維民在《跨過鴨綠江》中的表演,舞臺腔的痕跡太重,好像在看話劇表演一樣,顯得有些用力過猛。

關於這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編劇提供的臺詞,很多地方,的確很書面化,而演員要將臺詞想表達的內容講清楚,就必須得對臺詞進行很準確的處理。比如什麼時候該停頓,哪個重音要突出等,孫維民都做得很好,但對於很多觀衆來說,可能會覺得這樣太刻意了,但事實上,這是每個演員必須要做的事情。

孫維民作爲演員,我認爲他是有經驗的,對於節奏的把握也很到位。有好幾場戲,他都將總理的溫文爾雅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嚴格來說,孫維民並不是專門扮演總理的特型演員。因爲他除了塑造過總理形象之外,還曾在《日出東方》中演過廖仲愷,在《魯迅與許廣平》中演過魯迅,在《抗日名將左權》中演過左權等,也就是說,他出演的角色還是蠻多的。所以,與其說他是專門扮演周總理的專業戶,還不如說他是個能塑造各種人物的演員,來得更準確。

可是王鐵成則不同,在他的演藝生涯中,他幾乎只是在塑造一個角色,那就是周恩來。當一個人,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那麼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無敵的。

卻不知大家是否認同這個說法呢?另外各位都有看《跨過鴨綠江》這部劇嗎?都有怎樣的感受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劇迷進行互動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贊和分享。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DJ雅清團隊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