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域就不得不說到西漢,正是在西漢時期西域正式納入了中國版圖。

公元前115年,漢武帝劉徹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到達中亞諸國(包括烏孫國)。張騫回到長安後,向漢武帝提出建議:派公主和親,聯合烏孫,“斷匈奴右臂”,共同打擊匈奴。漢武帝接受了這一建議,於公元前105年派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遠嫁烏孫國王昆莫。兩年後昆莫年老去世,細君改嫁新國王岑陬,並生有一女名爲“少夫”。細君公主因病去世後,漢武帝又派楚公主劉解憂和親。劉解憂在烏孫國生活了50多年,生有三子二女。其子分別成爲烏孫等國的國王,女兒則嫁給了周邊國家(當時西域有36國)的國王或大將。

所以,新疆地區當時有不少少數民族與漢族人通婚,從漢代起,就有當時漢朝王室劉氏家族的遺傳基因。在烏孫生活了30多年以後,因匈奴又一度猖獗起來,解憂公主兩次上書當時的皇帝漢昭帝和後來繼位的漢宣帝,請求救援。漢宣帝派大將常惠率兵15萬西進,會合烏孫國精騎5萬餘人,一舉擊潰了匈奴軍隊。從此以後,匈奴一蹶不振,遠遷西亞、歐洲。公元前60年,漢朝在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絲綢之路因此而日益興旺 起來。兩位公主不僅促成了民族的融合,也推動了西漢與中 亞、西亞、歐洲大陸的交流。

兩位公主分別來自於現在的江蘇省和徐州市,這也算是江蘇省最早的援疆幹部了。

後世對和親有貢獻的王昭君生於公元前52年,比兩位公主要晚七八十年,兩位漢武帝時期的公主不愧是民族融合的先行者,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馮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她隨解憂公主來到烏孫,由於人才出衆,嫁給了烏孫國的右大將。此後40多年中,馮嫽輔佐解憂公主做了大量外交工作,經常“持節出巡周邊國家”。鄰國對她言聽計從,尊稱爲馮夫人,正因爲冇瞭解憂、馮嫖在西域苦心經營40多年,才逐步形成了漢朝聯合西域各國共抗匈奴的有利局面、歷史事實表明,2100多年前,張騫、劉細君、劉解憂、馮嫽這些歷史人物率先“鑿通”了絲綢之路,絲路從此貿易往來,日益興旺。細君、解憂、馮嫽被今人誇爲“最早的一批援援疆女幹部”,的確立下了歷史功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