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中年人甚至年輕人的體檢報告單上都曾出現過“輕度脂肪肝”,卻被認爲無關緊要,沒有引起重視。

而最近,有科學家在研究了瑞典51年的隊列研究數據後稱,即使是輕度脂肪肝也會增加71%死亡風險,且風險與脂肪肝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該研究,專家詳解“輕度脂肪肝”會給身體帶來的危害,並教你如何應對。

輕度脂肪肝也會增加早亡

這項發表在胃腸道頂尖雜誌《GUT》上的研究納入了1966~2017共51年間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爲脂肪肝的10568名患者。在進行了爲期14.2年的中位隨訪時間後,4338名患者死亡。與對照組相比,脂肪肝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升高93%。

不同嚴重程度與累積全因死亡率隨時間的變化脂肪肝

根據疾病嚴重程度,脂肪肝可以進一步分爲單純脂肪變性(輕度脂肪肝)、非纖維性脂肪肝炎、肝纖維化以及肝硬化。且隨着疾病進展,肝硬化會逐漸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因此,研究人員進行分層後發現上述四組不同亞組的患者死亡風險均明顯增加,分別爲71%、114%、144%與279%。

輕度脂肪肝也傷肝功

一般而言,正常人的肝內總脂肪量約佔肝溼重的5%,當脂肪量超過5%爲輕度脂肪肝,超過10%爲中度脂肪肝,超過25%爲重度脂肪肝。

輕度脂肪肝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早期表現可能僅爲乏力易困,後期可能出現低熱、出虛汗、口苦、腹瀉等症狀。

體檢B超報告中描述的脂肪肝,一般指單純性脂肪肝,即肝細胞由於脂肪堆積而發生脂肪變性,最終形成肝臟脂肪變性;形象的說就是肝細胞被脂肪撐大,如果撐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產生肝損害,也就是常說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不及時治療的話,可能發展爲肝纖維化,進而形成肝硬化,最終發展爲肝癌。

需要注意的是,體檢B超中提示的輕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病理上是指肝細胞被脂滴撐大的程度。而肝細胞被撐大的程度,和肝細胞是否被損害導致脂肪性肝炎,並不存在絕對的相關性。一千片雪花沒有一片是相同的,有的肝細胞可以被撐到很大,即使達到重度脂肪肝的狀態,也可能不會導致肝損害;而有的輕度脂肪肝就已出現肝細胞損害,從而導致肝功能異常。

六類人易得脂肪肝

脂肪肝雖是可逆性病變,但如果脂肪肝影響了肝功能,不及時治療,單純性脂肪肝就會發展爲肝炎,長期持續下去,出現肝臟纖維化。這種纖維沉積越來越多,可能發展爲肝硬化,甚至肝癌。生活中,有以下六類人易得脂肪肝:

肥胖的人

肥胖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當脂類物質過多時,肝內載脂蛋白不足以結合全部的脂肪,剩餘脂肪沉積在肝細胞內形成肥胖性脂肪肝。肝內脂肪的堆積程度和體重成正相關,所以越胖越容易發生脂肪肝。

愛喝酒的人

長期飲酒的人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他們的肝臟都有脂肪浸潤。據統計分析,每天飲酒超過80~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25倍。

糖尿病患者

脂肪肝既與肥胖程度有關,也與進食脂質食物或含糖食物過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中約58%的人可發生脂肪肝,特別是成年肥胖者。

營養不良的人

當攝食不足、消化障礙等引起營養不良,導致體內蛋白質缺乏、肝臟不能合併載脂蛋白(運輸脂肪的工具),容易使脂肪在肝內堆積。

快速減肥的人

過度節食、只素不葷、瘋狂運動或其他快速減輕體重的措施,可使體內沒有足夠的糖來分解,導致脂肪分解量短期內大量增加。如今,年輕女性的脂肪肝發病率呈快速增長趨勢,大部分與過快過急的減肥有關。

濫用藥物者

藥物進入體內需經過肝臟解毒,某些藥物或化學毒物如四環素、降脂藥物、保健品以及砷、鉛、銀、汞等會傷害肝臟、干擾脂蛋白代謝,長期濫用則增加藥物性脂肪肝的幾率。

輕度脂肪肝,飲食注意七點

輕度脂肪肝導致脂肪性肝炎的概率要小於重度脂肪肝,但即使單純性的輕、中度脂肪肝病程發展緩慢,不代表可以不管不顧,任其發展,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 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來源有:牛肉、豬肉、羊肉、全脂奶製品、奶酪、椰子油、動物油等。

  • 儘量避免氫化植物油裏的反式脂肪酸攝入。

  • 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樣性:包括穀類、動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豆類製品、奶類製品和油脂,以達到平衡膳食,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

  • 攝入適量的優質蛋白。來源有深海魚、蝦、脫脂奶製品、大豆類製品和少量堅果。

  • 保持健康體重,控制能量攝入:對於脂肪肝患者能量供給不宜過高。

  • 保證足夠的膳食纖維攝入,既有利於代謝廢物的排除,對調節血脂、血糖水平也有良好的作用。

  • 禁止飲酒吸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