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刻骨銘心的一年,

這一年文旅行業在陰霾中成長,

在壓力下更新迭代,

湧現了許多值得紀念的瞬間。

回望不平凡的2020,

旅遊業有哪些關鍵詞?

一起來看吧!

2020年十大旅遊關鍵詞

↓↓↓

關鍵詞一

疫情衝擊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全國經濟被迫按下“暫停鍵”,全國的旅遊行業更是受到巨大沖擊,餐飲業、零售業、體育運動業等泛旅遊產業也損失慘重。春節假期文旅市場的步調,更是被嚴重打亂。

疫情的發生幾乎直接阻斷了遊客2020年上半年的出行計劃,與之相關的整個文旅產業鏈條,旅行社、酒店餐飲、旅遊商業都成爲“重災區”。

從影響程度上,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11.68億人次,同比下降62%,國內旅遊收入0.64萬億元,同比下降77%。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63萬億元,業界權威專家據此估算,旅遊行業的停擺將帶來每日超180億元的損失,全年旅遊業損失預計接近3萬億元。

關鍵詞二

旅遊直播元年

2020年被稱爲“旅遊直播元年”。同程集團創始人吳志祥、去哪兒網總裁勾志鵬、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等人都紛紛入場直播,並且上陣帶貨。此外,海南三亞、浙江杭州、廣西桂林等地的文旅局局長、旅遊企業和景區的負責人等也在在線旅遊平臺開啓直播。

在無法出門的日子裏,具有即時互動和沉浸性特點的直播成爲助力旅遊業復甦的一大法寶。“雲看展”“雲旅遊”“直播帶貨”等“直播+旅遊”碰撞出來的火花,不僅爲遊客帶來了全新體驗,也推進了旅遊產業優化升級。

關鍵詞三

復工復產

文化和旅遊部9月27日召開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的同時,全國文化和旅遊業進入全面復工復產復業階段。

截至9月中旬,全國已復工復業旅行社爲29694家,佔全國現有旅行社總量的75.72%,團隊旅遊業務已恢復至去年同期40%左右;在線旅遊企業訂單顯著增加,業務總體恢復至去年同期四成左右;星級飯店業務加快恢復,復業率達91%。

在多方合力之下,旅遊業已經走出最爲艱苦的時刻,步入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全面復工復產的新階段。旅遊消費的信心正在復甦,旅遊產業的動能正在積聚。

關鍵詞四

旅遊消費券

後疫情時期,擴內需、促消費成爲階段主題,爲了更好推進文旅行業復工復產,不少地區採用發放旅遊消費券、門票降價等方式,通過增強民衆的購買力與消費慾望來刺激消費,繼而帶動生產、投資等的增長,拉動經濟復甦。

在疫情持續影響下,派發消費券不僅僅是滿足人們對文化和旅遊需求的一種方式,更是文旅行業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的一種努力。隨着各地文旅消費券的有序發放,人們對市場復甦的信心指數普遍上升。

關鍵詞五

無預約不出行

不同於以往“說走就走的旅行”,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預約制也已成爲景區常態化管理手段,“無預約不出行”成爲遊客文明出行的旅遊新風尚。

一些熱門景區實行門票預約制度後,有效加強了客流量監控,科學引導遊客分時分流遊覽。“預約旅遊”並非只是一時應急之策,而是旅遊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盲目遊玩迴歸理性出遊,從走馬觀花式的出遊向深度遊轉變。

關鍵詞六

景區降價免票

全國多地旅遊景區迎來門票降價潮,上千家景區門票降價,部分景區還實行免費參觀。業內專家指出,相比往年,今年各地景區降價幅度和範圍更大,爲疫後旅遊市場復甦添磚加瓦,能夠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旅遊經濟鏈條的整體復甦。

7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通知,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同時調整旅遊景區限量措施,接待遊客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至50%。自8月起,各地景區掀起了一波降價潮,山東、山西、湖北、陝西、貴州、甘肅等多地景區紛紛降低門票價格,也有部分景區免費向遊客開放。

景區降價有利於提升消費者的旅遊意願,提振景區人氣,促進旅遊行業的強勁復甦。

關鍵詞七

天空之鏡

“天空之鏡”是指當鹽湖有一薄層水的時候,與晶瑩剔透的食鹽結晶在一起看起來就像一面鏡子,形成海天一色的景象。

但是今年,各種自稱“天空之鏡”的景觀在多地景區興起。但仔細觀察,景區宣傳時所謂的“斥巨資打造、國內首創、站在上面如同懸空在藍天之上、猶如漫步雲端……”只不過是在地面上鋪上鏡面,剩下的全靠後期P圖。

對粗製濫造的景觀進行“巧妙絕倫”的後期修改,然後放到各大社交媒體上,獲得極高的關注,吸引流量。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糟蹋的是全國文旅行業的口碑。

雖然今年文旅行業面臨巨大的挑戰,但是這並不是景區肆意粗製濫造的藉口。景區想要贏得口碑,必須從自身已有的文化資源出發,打造出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關鍵詞八

非遺熱

近年來,在文化和旅遊部提出“在提高中保護”“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見人見物見生活”三個重要理念的推動下,隨着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作爲重要旅遊資源獲得關注,日漸變成可體驗、可購買,集藝術性與觀賞性於一體的新型旅遊產品,不僅讓“非遺”大放異彩,也賦予旅遊更蓬勃的生命力。

隨着國家不斷出臺各項扶持政策,助力非遺傳承。國內也逐漸掀起一股“非遺熱”,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朝着產業化方向發展,併成爲各地爭相發力的“美麗經濟”。

據全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結果顯示:中國有近90萬項非遺資源。業界保守估計,非遺拉動的是一個千億級市場,非遺已經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關鍵詞九

夜間旅遊

夜間旅遊成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需求新潛力、供給新動能。當前,遊客夜間旅遊參與度高、消費旺,九成左右的遊客有夜間體驗的經歷。

發展夜間旅遊不僅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擴大消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發展夜間經濟,並不只是燈光秀、逛夜市、喫美食這麼簡單,還要以品牌建設爲目標,充分考慮城市已有資源,特別是空間條件,確定夜間遊的核心功能,開發符合城市定位和氣質、凸顯城市調性的夜間旅遊產品,形成獨有吸引力。

關鍵詞十

丁真效應

丁真和他來自“世界高城的微笑”,吸引了全國甚至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各地旅遊局也都“借勢”丁真,打出了各地的文旅特色牌。

連續兩週霸榜熱搜,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0億,抖音視頻播放9.4億次……在丁真的帶動下,有關四川甘孜的旅遊熱度也水漲船高。據去哪兒網數據顯示,自11月16日起,以甘孜康定機場、亞丁機場爲目的地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近2成。截止11月25日,四川甘孜地區酒店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9%。

丁真的爆火,可以算的上是今年文旅營銷“現象級”的案例:其不僅讓人們瞭解到四川川西高原的迷人風景和風土人情,還讓人們看到了文旅營銷的新可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國內旅遊營銷需要打破傳統營銷理念的束縛,借勢營銷,展現出真正能打動人心的當地文旅特色。

素材來源:文化產業新聞、中國經濟網

來源:丁說旅遊

本期編輯:李昱菲

責任編輯:周靜

審 核:韓益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