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信用卡透支利率正式“鬆綁”,對花唄、白條等互聯網消費貸衝擊有多大?

來源:界面 作者:劉晨光LCG

1月9日,界面新聞記者從多位銀行業內人士處獲悉,央行近期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推進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和下限。

《通知》顯示,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髮卡機構與持卡人自主協商確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即上限爲日利率萬分之五、下限爲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

業內人士認爲,該政策符合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的發展方向,對花唄等信用消費產品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

推動信用卡利率市場化

早在2016年4月15日,央行發佈《關於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此前統一規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標準,實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區間管理,上限爲日利率萬分之五,下限爲日利率萬分之五的0.7倍,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四年之後,這一規定再迎新變革。

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該政策對整個行業是比較大的利好,能夠讓整個行業完全歸屬到大的框架內,讓行業自主去選擇利率變化,市場化更進了一步,“之前很多機構就已經或多或少把利率提高或者降低,其實已經在這個範圍之外,以後會更加合規。”他認爲這有利於銀行去拓展信用卡市場,利率放開之後,對信用卡市場有着良好的推動力。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向界面新聞表示,信用卡透支利率由髮卡機構與持卡人自主協商確定,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表現, 與去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中的精神一脈相承,彼時文件內容中就已表示,“商業銀行可與客戶自主協商存貸款利率”

蘇筱芮認爲,深化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是金融業的重要工作目標。近年來,伴隨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的不斷推進,“影子銀行”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適時放開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一方面能夠提升銀行管理效率,改善商業銀行貸款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填補“影子銀行”清理後帶來的需求缺口,是繼“堵偏門”之後“開正門”的具體體現,此次信用卡利率的放開,正是在當前經濟“內循環爲主、外循環賦能”的大背景下,通過消費升級切入需求側改革,能夠激發消費市場的更多活力。

對花唄、白條造成衝擊?

此番信用卡的透支利率鬆綁,對花唄、白條等其他信用消費產品是否造成衝擊?

以花唄爲例,界面新聞記者查詢螞蟻集團招股書內容,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個月期間,花唄日利率可低至約萬分之二,大部分貸款的日利率爲萬分之四左右或以下。

資深信用卡專家董錚認爲,一直以來信用卡業務在與其它信用消費產品的競爭中,儘管透支利率相同,但是信用卡卻由於在政策合規、交易場景、業務流程等諸多方面缺乏競爭優勢而處於下風,而《通知》的發佈正是讓信用卡業務重新獲得市場主流地位的重要舉措。

在董錚看來,此次央行突然出臺該政策並緊急實施,直接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可以視爲在2020年底針對網絡小貸市場清理整頓之後,再次爲信用卡業務強力解綁。

“現在流行的互聯網信用消費產品的透支利息也爲0.05%/日,信用卡可以靈活定價後,以利於信用卡業務在信用消費領域,與其它互聯網信用消費產品的對手展開正面交鋒中佔得有利位置。”他說道。

王蓬博則認爲,現實是信用卡透支利率本來就比互聯網平臺要低,一般高線纔是齊平。所以增加競爭力有可能,但重構定價體系,或者認爲信用卡將一飛沖天都不太現實,還是要看場景結合以及便利的程度。他指出,政策的出臺對花唄等消費貸產品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外,中小銀行或也可以藉此發力。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前十幾家髮卡銀行規模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小商業銀行的市場空間並不大。

董錚認爲,通過利用《通知》放開信用卡透支利率的市場化定價機制的政策,還可以通過調整免息期的時間週期(前2017年版《通知》中的規則),充分利用“新政”制訂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經營策略,滿足其與大中商業銀行爭奪市場的需求。

蘇筱芮也表示,對中小銀行算是發展機會,不然所有銀行機構都擠到差不多賽道上,不利於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供給市場。

透支利率將會如何變化

董錚告訴界面新聞,無論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是否取消,對正常還款的信用卡持卡人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受到波及的主要是無法按時還款的信用卡持卡人。

對於放開信用卡透支利率,是否意味着信用卡透支利率將會無限制設置?

董錚表示,由於銀行的資金都是有成本使用,髮卡銀行即便按照市場化透支利率來定價,也要顧及資金成本,制訂合理的透支利率標準,最終會逐漸形成行業公認的定價範圍標準,“雖然《通知》放開了透支利率上下限制,但是透支利率的定價應該也是由髮卡銀行通過新產品,根據不同用戶的定位來落實,而不會採用一人一議的定價方式,但在透支利率方面提供了協商的基礎。”

實際上,2020年最高院調整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由此前“以24%和36%爲基準的兩線三區”調整爲“一年期LPR的4倍”即15.4%,這一利率在此前的還款上限和下限區間內,在18.25%-12.78%之間,而信用卡透支利率普遍高於4倍LPR。

“這個政策(指2016年透支利率上限下限規定)出臺後幾年對信用卡業務的跟蹤情況來看,在髮卡銀行中落實這個政策的銀行積極性並不積極,甚至一些中小銀行可能都不知道這個政策。”董錚坦言。

在蘇筱芮看來,透支利率上下限都有可能浮動,這對商業銀行機構帶來更大的考驗,考驗他們的定價水平,精細化管理能力,要擁抱金融科技,對客戶分層。

蘇筱芮認爲,儘管利率市場化是未來的大方向、大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利率市場化是否存在司法衝突在業內還存在較多爭議,根據對去年8月以來的借貸糾紛案件的相關觀察,出現一些“同案不同判”情形,金融機構在某些地區適用4倍LPR上限,某些地區又不適用,給市場造成困惑,也不利於商業銀行的定價管理。

“建議從頂層制度方面釐清金融規制與司法權的邊界,由央行完善金融業重大法律法規。”她補充道。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通知》同時要求,各發卡行應通過該機構官網等渠道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並及時更新,應在信用卡協議中以顯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計結息方式,確保持卡人充分知悉並確認接受。銀行在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時應以明顯方式展示年化利率,不得僅展示日利率、日還款額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