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親人之間因爲誤會而產生矛盾的,生活中很多,所以說溝通非常重要。不要以爲是親人,有些話就不要說了,該說開的還得要說開,誰也不是對方肚子裏的蛔蟲。

但有時候有些事又很難啓齒,怕說出來被人笑話。其實親人會包容的,你覺得難以啓齒的事,在親人那裏可能根本不是事,否則也不講親人了。

親人之間要多溝通,多包容,那相處起來就容易了。母親生病了,子女都應該要照顧她的,這是爲人子女的義務。法律也規定,每個子女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這是法定的責任。

但有些按老規矩辦的家庭中,他們是實行女兒嫁出去,兒子留在家裏。這種家庭中父母都是靠兒子的,女兒是回來幫幫忙,適當儘儘孝的,贍養父母的主要責任都是由兒子來承擔的。

02

張女士的婆家就是按老傳統辦的,張女士的老公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前些年公公去世後,張女士和老公在外地打工,就把婆婆接去住在一起了。

張女士和老公上班,婆婆在家裏負責買菜做飯等,幫着照顧孩子,一家四口生活得很好。現在張女士和老公已經結婚20年了,她和老公是同歲的,已經45歲了。

在清明的前幾天,婆婆說要回老家去一趟,她要去給老頭子掃墓。張女士就給婆婆買了一些東西,她難得回一次老家,肯定要給親戚朋友們帶些禮物的。老公幫婆婆買了高鐵票,後來又送她去了高鐵站。

婆婆回到老家後,可能是累着了的關素,竟然病倒了。這一病就住院了,住了半個月,兩個女兒就輪流照顧着她。出院後又在兩個女兒家輪流住,兩個女兒就越來越不滿,覺得哥嫂太自私,母親生病了也不管。

03

張女士和老公得知婆婆病倒後,電話是經常打回去的,但人沒回去。老公剛開始在電話裏問婆婆有沒有看病的錢,婆婆說有的,他就沒打錢回去。

兩個妹妹家都覺得哥嫂自私,母親能幹活時幫哥嫂家幹,現在母親生病了,卻讓女兒來照顧。家裏的財產都給哥嫂了,她們是嫁出去的女兒,憑什麼讓她們來照顧母親?

慢慢地,張女士和老公打電話回來時,兩個姑子說話越來越不客氣,後來直接就不接電話了。一個多月後,婆婆的身體恢復得差不多了,可兩個女兒不許她去兒子家,說如果母親去就要斷絕母女關係了。

婆婆也覺得很心寒,兒子兒媳不回來看看她。雖然電話是打回來的,但光嘴上說得好聽,卻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她心裏對兒子兒媳也是不滿意的。

04

過了兩個月後,張女士和老公專程回去接婆婆了。張女士給兩個小姑子家買了很多東西,老公還各給了兩個妹妹家3000塊錢,算是表表心意。兩個小姑子雖然沒直接說什麼,但臉上明白無誤地寫着對哥嫂的不滿。

老公見這樣,只能吞吞吐吐說出實情。原來在婆婆回老家的第二天,張女士被查出懷孕了,她這個年齡懷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夫妻倆就在煩要不要二胎,結果過了幾天後張女士流產了,老公就在醫院裏照顧她了。

夫妻倆覺得這事說出去很難爲情,就刻意隱瞞着,所以婆婆生病後他們沒回來。婆婆是有退休工資的,她住在兒子家時,所有費用都是兒子兒媳負擔的。兒子兒媳知道她有錢,所以沒打醫藥費回來。

聽完大哥的敘述,兩個小姑子終於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心裏的怨氣頓時煙消雲散了。婆婆馬上扼腕嘆息,怪自己不該回老家,結果好端端的二胎沒了。她覺得如果自己在家,把兒媳照顧好了,那這個孩子就能保住了。

05

後來,張女士和老公把婆婆接回去了,一大家人又恢復了原來的和睦。如果這次張女士和老公沒把實情說出來,那兩個小姑子的不滿就難以消除了,這個大家庭也就不和睦了。

所以溝通非常重要,有什麼事情親人之間要好好說,說出來後都能理解和體諒的。兄弟姐妹間有困難,那是必須要互相幫助的,但如果自私自利,只想得到不想付出,那手足親情也要破裂的。

父母生病了,兒女是必須要精心照顧的,這既是法定的義務,也是做人的根本。但如果有特殊情況,其他兄弟姐妹也要多多體諒和包容,像張女士高齡流產,這也不是小事情,也得要好好休息的,所以真沒法回老家照顧婆婆了。

親人之間有些話說開了,那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如果遮遮掩掩,或者撒謊等,就很容易會產生矛盾的。手足親情也是需要多溝通的,因爲溝通才會理解,因爲理解纔會家庭和睦。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