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秦始皇手下的將領,爲何會叛逃秦國?還助荊軻刺秦?

秦始皇嬴政大家都比較熟悉,他幼年登基受人擺佈,成年後卻顯示出了雄才大略!不僅能文能武,還知人善用。

他最終滅掉了東方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而他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之後創造了很多制度,爲我國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着近日《大秦賦》的熱播,秦朝那段歷史再次進入人們眼中。其中有個叫樊於期的將軍,曾經是秦始皇的得力干將,爲什麼最後會叛逃到燕國呢?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

嬴政的命運其實比較悲慘,小的時候作爲人質被父親送到趙國,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他的父親是一國之君,他的母親也是非常受寵的趙妃,但自己不僅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母的寵愛,更是每天心驚膽戰的。

那個時候,有一個特別有錢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做呂不韋。他遊走於各個國家,通過倒買倒賣的方式,賺取了鉅額的財富,成爲當時最富有的人。

再後來,呂不韋無法從財富中獲得快樂,就決定投資政治。先是用金錢包裝嬴政,並把他從趙國帶回到秦國。又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讓嬴政的父親改變太子之位。

最後在呂不韋的操縱下,嬴政當上了秦國國君,呂不韋也成爲了秦國的丞相。其實就是“攝政王”,地位甚至在秦王之上,可以決定秦國的大事小情。

呂不韋不僅僅是成功的商人,也是非常有智慧的政治家。他當上“攝政王”以後,繼續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相繼滅掉很多小的諸侯國,秦國的國土面積大大增加。

但是此時的東方六國依然實力非常雄厚,爲了對抗共同的敵人秦國,他們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在公元前241年的時候,除了一直和秦國對陣的齊國,另外五國軍隊也一起進攻秦國,搶回了大量的土地,很快就要佔領咸陽了。

呂不韋命長安君和樊於期一起支援前線部隊。根據史料的記載,嬴政的父親本來是想立長安君爲秦王的,後來在呂不韋的建議下,改立嬴政爲秦王。

嬴政當了秦王以後,並沒有罷免自己的弟弟,也沒有相信百姓的謠言,依然重用長安君。可是長安君卻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在樊於期的勸說之下,竟然在危難之際,選擇反抗嬴政的統治,自己要當新一任秦君。

由於長安君的實力非常弱,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呂不韋鎮壓了下去。迫於無奈,長安君一人逃跑到了趙國。作爲給長安君出謀劃策的樊於期,竟然沒有受到任何處罰,依然得到秦始皇的重用。

在公元前237年的時候,樊於期親自率領部隊進攻趙國。

趙國是東方六國中實力比較強大的國家,而且還擁有非常賢能的軍事將領,比如廉頗,李牧等人,此次和樊於期對峙的是趙國將領李牧。

李牧充分發揮了趙國軍隊的優勢,很快就打敗了秦國軍隊,樊於期無臉回到秦國,又不想成爲趙國的俘虜,最後逃跑到了燕國。

樊於期的逃跑對秦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不僅僅損害了秦國的利益,還大大削弱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因此秦始皇頒佈通緝令,在全國尋找樊於期,還說只要有人舉報,一定會重金賞賜。

燕國太子雖然知道樊於期是秦國的將領,但還是把他收留了下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希望在有朝一日可以派上用場。

後來的燕國太子爲了替父報仇,決定派荊軻去暗殺秦始皇,就讓樊於期自殺了,把他的腦袋作爲荊軻見秦始皇的禮物。

秦始皇果真相信了荊軻的話,也親自接見了荊軻。但是好在身邊的將領比較給力,用血肉之軀擋住了荊軻的利劍,不然歷史果真會重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