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農村格外的寒冷,遠近的山路,屋檐,稻堆,牛棚,菜地,全部泛起了白色的光芒,街上隔山差五一羣人圍攏在一起,或找個有太陽的地方,或攏起一堆火。這也成了農村獨有的“風景”。冬天的農村除了這些還有另外一道風景,那就是家家戶戶開始儲藏過冬的蔬菜了。集市上,菜地裏,街道上,到處是大車小車的拉着蔬菜。確實。是啊,天氣候條件比較惡劣,能達到零下幾十度,菜市場基本買不到蔬菜。時間久了,也就逐漸形成家家戶戶買冬儲菜的習慣了。

不過隨着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後,溫室大棚逐漸的被推廣開來後,冬天儲菜的習慣,近些年基本上消失的差不多了。與此同時,冬天人們也不用再“貓在家裏”,農閒時候,搞起塑料大棚,輕輕鬆鬆的賺個萬兒八千的也是輕輕鬆鬆。

老張今年五十來歲,因歲數的原因在家裏搞起了種植,賺的雖然不多,但是也夠家裏面喫喝。不過今年他卻滿臉惆悵“前幾年芹菜的價格不算高,但是也算合適,可是今年芹菜的行情真是一言難盡吖,現在剛長成,價格就一落千丈“!

芹菜口感清脆,味道好喫,無論炒喫還是涼拌都很受人們喜愛,並且芹菜含有豐富的 維生素,鈣,鐵,磷等礦物質含量也多,因此芹菜逐漸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而芹菜喜冷涼溼潤的環境,怕炎熱,許多菜農9,10月栽,成活高。到了12月前後收穫。一直以來芹菜的行情都是相當的不錯,價格也比較穩定,加上和別的葉菜相比,產量高出許多,這也催生了越來越多的菜農開始大面積的種植。

做生意有風險,種植同樣有風險,老張所在的地方今年就面臨了芹菜大面積滯銷的情況。“剛上市,就跌至5毛一斤,10萬斤賣完又得虧5萬元”,老張無奈地給我們算了算賬,今年種了12畝芹,一畝地大概產9000斤,全部收完大概是10萬斤左右,產量是不錯。但是菜賤傷農吖,12畝地的苗錢大概是幾百元,前期的底肥以及後期的追肥全部算下來幾千元,再算上塑料薄膜,翻地,人工,攤位費等等雜七雜八的,芹菜每斤的價格基本上在7毛錢左右。

而芹菜的價格只有在7毛錢以上才能賺到錢,往年的這個時候芹菜價格基本上都在1.1到1.2元左右,可今年卻跌至5毛錢一斤,也就是說賣完10萬斤的芹菜,反而要虧上2萬元”。

可是不賣又不行啊,眼瞅着全部長成錢了,難道全部荒地裏面嗎?家裏面有老人要贍養,妻兒要照顧,每月的花銷上千元,全家人都指望着芹菜維持家裏花銷。實在讓人苦惱。

那到底是啥原因,導致今年的芹菜價格這麼低呢?其實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芹菜價格過低是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的。

第一,供大於求;農民由於缺乏種植信息,對於蔬菜的品種種植,往往是今年看什麼賺錢,來年一窩蜂的全部種植什麼,而這也就導致了,一種蔬菜到了成熟的季節,經常性的供大於求,價格急劇下跌。有的甚至滯銷在地也是常有的事。

第二,缺少一些大型農貿交易市場;經常在鄉下路過的人可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車車的蔬菜裝上在車上,等待着買家來買。幾十畝的菜一捆,一把,一根的賣,何時才能銷售完?可以說現階段一些地區的農民賣菜的多少取決於運氣。如果有一個足夠的農貿市場供他們交易,相信價格的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第三,受網絡的影響;不得不說,近些年網絡銷售越來越活,尤其是近段時間,網絡上興起的網上買菜,這些平臺上的商品均價遠遠低於市場零售價,而且是肉眼可見的那種低。而對於一些大型種植戶而言,有專門的出貨渠道還好點,可是有的菜農只能批發給或賣給商販,而商販由於賣不動菜,也只好不進菜,甚至轉行了。

那麼,你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