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热搜上关于河北疫情的消息,让人心里一慌。

1月6日0—24时,河北新增51例本土确诊,其中石家庄市报告50例(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邢台市报告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69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其中石家庄市报告67例,邢台市报告2例;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已被调为高风险地区。

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高风险区。

河北政府宣布全省进入战时状态。

从2号河北通报病例出现,到今天数字大幅上升,大家才真正意识到,狡猾的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经隐秘传播一段时间了。

01

辽宁沈阳市最初公布确诊患者流调时,大家对一个人的行程轨迹表示了不满。

确诊的患者,是一位67岁的老太太。

11月29日,这位老太太从韩国回到沈阳。按道理,她要遵循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的条令。

但结束集中隔离后,老太太却一天居家隔离都没遵守。她把沈阳城六区一个不落下地跑了一遍,所逛的范围包括火车站、商场、医院、火锅店……

而且,这几十次出行中,全都是乘坐出租车或者其他公共交通。

4天后,老太太出现了症状。

但是,到这,她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也没有及时跟相关部门反馈、就医,而是一个人4次前往小诊所打点滴,期间还辗转了5个小医院。

按规定,有发热情况要到指定门诊进行排查、治疗。因为发热门诊各项排查程序、诊疗方案和防护措施都最权威、最安全。但老太太直到最后身体拖不下去了,才去了大医院。

并且,老太太邻居被感染后明确表示,自己曾陪老太太去医院就诊,但老太太在接受流程调查时,没有提及这一行程。

结果,在全国人民欢度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沈阳报告新增27例本土确诊病例,全部都是和这位老太太有关。

其中还包括5名医护人员、一名95岁老人……

疫情期间,类似案例不是一例。

早在去年3月,河南郑州郭某,刻意隐瞒境外行程,后来被判刑一年半。郭某刻意隐瞒行程的行为,导致郑州19天连续确诊清零的局面被打破,其所在大厦全部停工......

反观另一面。

形成对比的是,此次河北疫情中的1位确诊病例。

她在1月2日凌晨4点感觉发烧,凌晨5点就让家人租车陪同去大医院就诊,当日确诊。老人所在的小果庄开始做了大规模排查,后续多个确诊案例都是在排查中检测出来的。

你可以试想下,在北方寒潮肆虐的冬日,住在村里的61岁老太太,在凌晨自觉身体不对劲后,1小时后就马上动身去城区大医院就诊。而且,没有乘坐公共交通,选择租车。

这样的防疫意识让人敬佩。

除了流调信息外,石家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负责人还表示:

这次疫情呈现家庭聚集的特点。

元旦期间,很多人赶着举行婚礼。多个病例在确诊前参加了聚集性活动,或到过人员密集的场所。

在河北的确诊病例中,有一位女士,4天参加了3场婚宴。

河北的疫情也波及到了西安。

因为西安有9个人,也到访河北,参加了那场婚礼,成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02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与一时疏忽形成对比的是,社会为此负担的巨额成本。

先是核酸检测。

1月6日起,石家庄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这背后是巨大的物资消耗。

还有人力成本。

即使按照检测1人1分钟来计算,完成40万人口的检测,也需要1000个人不眠不休地干上3天3夜。

当然,这还不算排查、动员、组织、需要花费的人力。

而快速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量,靠的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每一个普通基层人员和医疗人员,一个个平凡人的肉身。

寒潮来临,微博上的段子称这不是低温预警,是冻哭预警。北京最高气温只有零下10度,泼水成冰,早年这种情形只能在东北看到。

河北最高气温也低于零下。医护人员的护目镜上起了雾气,手脚被冻僵。

任务降临,只有向前。

1月5日,石家庄市政府宣布,要实现石家庄全市人口核酸检测,这是1000万的检测量级。

除了核酸检测,社会节奏也因此放缓。

1月5日,河北高风险区小果庄村启动闭环管控。

1月6日,石家庄客运总站发布通知,因本地疫情原因客运总站停运。同时,高速重要路段也封路。

1月6日起,石家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暂停线下教育教学工作。

平时热闹的街道,如今已是空空荡荡。

地铁里也几乎没有人。

接受采访时,小果庄村一建筑装饰公司的路先生说:“生意是没法做了,谈好的事情只能先搁置。”

这背后又有很多人因此被拽出生活的常轨。

03

很多人疑问:

疫情到底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它是不是已经走远了?

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准确回答。

我们只知道的是,形势依旧严峻。

境外疫情尚未平息,不断有输入案例。病毒已经出现变异,隐蔽性和传染性都在增加。恰逢冬季严寒时刻,病毒存活时间变长。

这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不可取。

今天才是新年第一周,刚刚过去的2020年,并没有走远。

遥想去年此时。也是一样渐浓的年味,也是一样严寒的天气。

去年此时,人们在讨论假期,讨论年终奖,讨论过年要做些什么。没人知道,一颗病毒的种子正在悄然蔓延。

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我们学习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疫情。

如果说在这场硬战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不过是一些非常朴素的经验——在其他国家的民众上街聚集时,各项大赛照常举行时,14亿中国人默默留在了家里。

那么多人,甚至付出生命,为时一年,教给我们的道理不过是:

相信科学,严防死守,团结一致。

戴口罩,少聚集,发现问题立马就诊。

对规则的遵守,对生命的敬畏。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作者:彭春花、吴桐。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

编辑:林荟萃

审稿:梁文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