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金庸先生的小說裏,武林高手雖然能夠飛檐走壁、高來高去,但若是在戰陣之中,卻很容易被普通的士兵打敗。

在《倚天屠龍記》裏面,屠獅大會結束之後,元兵五千先鋒隊把到少林寺參加屠獅大會的各門各派的人打得七零八落,十分狼狽。來到少林參加屠獅大會的各大門派再加上名教恐怕也有幾千人了,這些人都是練家子,但是遇上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卻處於十分被動挨打的境地。

由此可見,在金庸先生筆下,稱雄江湖的武功和戰陣是有嚴格分異的。不過,在金庸先生筆下,還有一場戰鬥,是由江湖豪客組成了一支人馬,也在襄陽城外和蒙古人打了一仗,但這一仗的結果卻和黃藥師等人蔘與的那一場戰爭完全相反,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不僅讓新野和鄧州兩個蒙古先鋒千人隊全軍覆沒,而且,這些人還割了他們的耳朵,將之作爲送給郭襄十六歲生日的禮物之一。

這些江湖豪客則是由楊過率領的,主要是爲郭襄祝壽。而後,楊過又帶領了一批人,燒了蒙古人的糧草,引爆了蒙古人用來攻打襄陽城的火炮。也可算是大獲全勝,郭靖黃蓉守襄陽多年,認爲楊過這場功勞非常大!

爲什麼選取這兩場戰鬥呢?我們仔細比對一下交戰雙方,都是蒙元軍隊和江湖豪客,從身份上來說相差不大;從雙方交戰人數來看,和少林屠獅大會衆門派交戰的是元朝的先鋒兵馬五千人,後面又有一萬多人蔘與了圍攻少林,而在襄陽城外,蒙古人則是十餘萬之衆駐守在襄陽附近的南陽和鄧州,而先鋒兵馬是兩千人。

但是交戰結果則是一勝一敗,而且一個是大獲全勝、一個是狼狽退敗,怎麼差距就這麼大呢?說起來,參與少林屠獅大會的還是名門大派的弟子居多甚至還有楊逍着意訓練出來攻城掠地的兩千餘五行旗教衆,難道這些人竟還比不過楊過拉來爲郭襄祝壽的一兩千江湖豪客嗎?肯定不會是如此。

其實我們看看形勢就能發現其中的不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參加少林屠獅大會的人從來就沒想過自己會和元朝兵馬打仗,他們本來在少林寺是想打屠龍刀的主意的,就算是後面得不成屠龍刀,那也是在少林寺中聚會,好不快活。然而元朝兵馬忽然衝了過來,他們本來就沒受過什麼訓練,說得不好聽就是一幫烏合之衆,像這樣的一批人,又在倉促之間,怎麼可能和訓練有素的元朝兵馬硬抗呢?但是當接戰一陣之後,張無忌拿到《武穆遺書》,按照兵法上的內容,發號施令對羣雄一番部署之後,雖然還是未能打敗元朝兵馬,至少也能從大軍包圍中衝出幾個缺口來,少林空聞大師還說:“張教主,請各位迅速退去,保存我中原武林的元氣。今日雖敗,日後更可捲土重來。”

能夠和元朝軍馬打成這樣,已經足以自豪了!

但楊過率領的那些江湖豪客們參與的那場戰爭就不一樣了。首先,蒙古人十餘萬兵馬駐紮在南陽與鄧州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些江湖豪客跟楊過去做什麼事情,本身就是目的明確,楊過這個領導人雖說也是江湖中人,但是他至少當初也隨郭靖在襄陽軍中生活過一段日子,對兩軍交戰或多或少會有了解。再加上,楊過率領這些人去襲擊蒙古人,是有心算無心,比如對付那兩千先鋒兵馬,可以事先埋伏,去燒蒙古人的糧食和火炮,可算是偷襲,而且所有的戰鬥都在晚上進行的。這都是有準備之仗,只要部署得當,這一小股人可以起奇兵之效,但若是長久作戰,肯定是要喫虧的。偉人在反圍剿時不就是用的這些戰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楊過率領江湖豪客大獲全勝,不就深得游擊戰的精髓麼!真是如屠獅大會之後的那樣硬碰,恐怕楊過率領的那一兩千江湖豪客還不夠塞蒙古軍牙縫的。

諸君以爲何如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