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们盯上了团购业务,可背后,另一双眼睛也盯着它们。

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

这几家都是业界鼎鼎有名的巨头,只要它们遵守规则,其他中小玩家也就有榜样可以效仿了。

社区团购“九不得”

此次会议上提到,为严格规范社区团购经营行为,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

第一,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

第二,不得违法达成、实施固定价格、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市场等任何形式的垄断协议。

第三,不得实施没有正当理由的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搭售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第四,不得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竞争。

第五,不得实施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危害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第六,不得利用数据优势“杀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七,不得利用技术手段损害竞争秩序,妨碍其他市场主体正常经营。

第八,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第九,不得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这一次,监管动作相当快,网友们纷纷点赞称,干得漂亮!

毕竟,大家见惯了大厂们的套路,先低价入场抢占市场,然后完成垄断,再高价卖货,消费者以为占了便宜,实际上却是吃了大亏。

从外卖大战到打车大战再到共享单车大战,甚至是前不久的长租大战,无一例外都走着同样的路线。

买菜这件事儿

现在看来,社区团购作为一个选择、一个补充就是最好的了,但无奈,资本逐利是本性。

互联网大厂盯上社区团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2018年前后,社区团购就短暂地火过一阵,不过当时订单密度不高,很快,倒闭潮袭来,社区团购也就此哑火。

统计显示,在2020年之前,这个1.7万亿级市场里,电商占据的份额加起来都没有超过1000亿。

这场卖菜的生意,大厂们早已眼馋了多年,但却很难分到一杯羹。直到年初疫情期间,送菜上门服务迅速爆发,让大厂们看到机遇。

1分钱1盒鸡蛋、9分钱一包白菜……这样低得不正常的价格,正为社区团购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但目前看似火热的局面,实际上是被各家巨额补贴所推动的。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意识得到,生鲜行业实际上是一个价格非常敏感的行业。

买菜买肉的人会因为便宜的价格而争相抢购,一旦巨头们补贴的旋律停止,这个行业很快就会一地鸡毛。

当然,也有人认为社区团购大有未来。在中国,买菜这件事一直在变化,或者说是进化。

1864年,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菜市场诞生在上海,但仅仅三个月,就因不适应而倒闭。直到1985年,菜市场才在中国站稳脚跟。

风光了几十年后,菜市场又因超市的出现而大受冲击,2005年时,永辉超市推出生鲜店,并直接对标菜市场,宣称环境比农贸市场更干净,价格比农贸市场更实惠。

一开始,人们也不习惯,到现在,超市和菜市场和谐共存。

不可否认,社区团购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通道,让一些原本无法参与市场的人也能入局,比如一些边远山区的菜农,同时也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工作996没有时间去线下买菜的上班族。

但与此同时,这种新模式的危害又显而易见,谁敢保证自己不被割韭菜呢?

菜篮子里不能有垄断

一旦垄断出现,对消费者和供货商而言都是坏消息。当厂家的传统渠道被社区团购破坏殆尽,厂家就会极度依赖线上渠道,话语权随之降低,甚至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消费者则只剩下一种选择,社区团购提供什么,就只能买什么,定价多少,只能照付。

有网友愤怒指责,很多餐厅已经不去菜市场进货了,自己至今热爱广东大排档,是因为还有不少老板凌晨五点蹲在菜市场里物理摸鱼,追求新鲜。而那些网红店,基本上都是靠美菜网、宋小菜、快驴配送等餐饮供应链活着,在菜品上越来越雷同。

不过,社区团购就像一阵飓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先是人民日报发文劝诫,让互联网巨头们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紧接着,可口可乐、卫龙、金龙鱼、香飘飘等品牌纷纷发出声明,禁止供货社区团购。

火爆的社区团购,正在加速跌入冰点。

不少既经营菜店又当团长的店主表示,因为目前社区团购蔬菜特别是肉类质量和实体店有较大差距,所以不太担心会受到影响,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大家各取所需。

社区团购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任由其发展,至于它究竟能不能拥有美好未来,拭目以待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