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的名字如今已逐渐模糊,而在上世纪却是人尽皆知。大致是指按体制分配给农民自己使用的少量土地,虽然是少量但其种植所得尽归百姓个人所有,作为百姓衣食及收入的来源对百姓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自留地的耕耘好坏直接关系到收获的多少,也因此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虽然有形的自留地已逐渐沦为历史,但无形的自留地却始终影响着我们,人的一生同样有着4块自留地,如果置之不理,所影响的无疑是自己的人生,因为每个人都在耕自己的地没有人会来帮你。

第一块自留地:自身

修身之言古今皆然,儒、墨、道都讲修身,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对自身的修养尤为重视。而其大多体现在日常的行为生活中如从善如流知错则改,更为重要的是使自身的行为要符合礼仪,如果一人博学多才却肆意张狂而不加以礼仪约束必然沦为众矢之的。勤修己身无疑是剔除不慎沾染的恶习及与生俱来的惰性,每日三省吾身,并坚持用诚信、仁爱、包容的节操荡涤环境造成的思想杂质,通过古人的修身准则和从善而交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德行。破除“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普遍现象,学习古人完善自身人格升华自身德行的宗旨。如此便能使得自身的心胸开阔以树立更为远大的志向,同时还能长保一颗善良的心坦然处世,并能一生静心寡欲,在控制自己的同时形成良好家风福延后世。

第二块自留地:家庭

家庭是另一个必须深耕的自留地,好的家庭不仅能够幸福安康还能世代不衰,而不好的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影响子女的人生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祸患。虽然各种厉害人尽皆知,但真正明白其中关键的却是少之又少。而家庭作为多人的集合体,其中无论是情感问题还是物质问题抑或是子女教育问题均让人难以协同百感交集。常言“清官难断家务事”,而能断此事的只能有也仅有作为一家之主的我们来完成。经营得当便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视若罔闻便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第三块自留地:孝道

“百善孝为先”传承数千年已然成为我们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我们都把孝当作生而为人的天性,甚至以此来区别禽兽。孝道不仅能够促进家庭和睦还对社会行为有不可或缺的规范,可以说在家能够尽孝的人在处理社会的人际关系时同样能够善待他人。虽然作为封建时代稳定意识形态的工具,但其作为古今数千年实践的历史产物,是不能当作古代圣贤维护等级关系而限制子女的枷锁。古代社会以忠孝贯穿始终,父母在世之时要尽生养之孝,父母亡故以后孝道同样长存于心不能动摇分毫,时刻感念父母生养恩德而洁身自爱奋发图强。因此自古便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诫。十月怀胎呵护备至,初生之时日夜守护,至此一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骨肉相连将心比心,又如何能不体恤天下父母心。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孝道的理解和发展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新挑战。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使得往后的赡养义务变得更为沉重,以至于传统孝道的诸多行为规范逐渐消失。

第四块自留地:事业

事业作为人们安生立命的根本来源是必须慎之又慎对待,无论是理想抱负还是柴米油盐,只有事业才能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想要家庭幸福美满,想要生活舒适安稳,都离不开对事业的执着的经营。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与险阻,轻易抛弃事业的人终将一无所有。而在经营事业之初便进行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建议首先要选自己擅长的,如此方能最大的发挥己身的长处。其次要兼顾自己的喜好,兴趣相比责任而言是前进的最好动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通常事半功倍,身心愉悦,这样的事业更利于坚持。最后便是要做积极正能量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跟风投机取巧,不心存侥幸走旁门左道,虽然少数人成逍遥法发,但大多数终将祸及子孙。

以上四点伴随自己的一生,终究逃无可逃避无可避,无论是奋发图强还是淡泊宁静,这些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责任。这份责任可以与人分担但永远无法让他人承担,请深耕这四块自留地,以善待身边的人,虽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