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月6日報道,美國駐印度大使確認美國參與了印度與中國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對峙。

[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思·賈斯特]

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思·賈斯特(Kenneth Juster)在1月5日舉行的一個線上活動發表講話時說:“簡單地說,沒有其他國家爲印度人和印度的安全做出過如此大的貢獻。”他補充說:“由於印度可能會持續地在邊境與中國對峙,因此我們之間的密切協調非常重要。”但他拒絕說明“密切協調”的具體細節。文章稱,儘管美國在中印對峙期間向印度提供了情報支持在新德里的戰略圈子中是一個公開祕密,但賈斯特的公開言論首次證實了這一事實。

此後,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在1月6日發佈推特回應了賈斯特的言論:“我們注意到,最近美國方面提到了有關中國的言論。我們堅決反對任何第三方國家干涉中國和印度的邊境問題,並希望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印度海軍裝備的美製P-8i海上巡邏機也具有對陸偵察能力,據稱已經被派往中印邊境]

筆者注意到,印度已經與美國簽署了四份軍事合作協議:

2002年,印美簽署了《一般軍事信息安全協議》(GSOMIA)

這份協議爲印度和美國在軍事領域加強技術合作鋪平了道路。它允許美國政府和美國公司與印度政府和國防公共部門和企業(DPSU)共享機密信息,但不能與印度私營公司共享。

2016年,印美簽署了《後勤交流協定備忘錄》(LEMOA)

這是一份後勤支持協議。它使印美兩國都可以使用彼此的軍事設施。但這份協議並不是強制性的。這份協議主要涵蓋四個領域:港口(包括機場)的使用,聯合演習,培訓以及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印美雙方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商定任何其他要求。根據這份協議,印度可以在全球範圍內使用美國的軍事設施來提供後勤支持,而美國也可以使用印度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設施。這份協議允許美國和印度的軍隊在彼此的基地內進行補給,並從彼此的陸地設施,空軍基地和港口獲取物資,備件和服務,然後可以按照協議支付費用。

2018年印美簽署了《通信兼容性與安全協議》(COMCASA)

這是《通訊和信息安全備忘錄協議》(CISMOA)的印度特定版本,從簽署日開始立即生效,有效期爲10年。這份協議能使印度獲得美國製造的先進的國防系統,並能夠最佳地利用其現有的從美國購買的裝備。這份協議允許印度爲C-17,C-130和P-8I等美國製造的軍事裝備採購用於加密通信的專用傳輸設備(包括軍用數據鏈系統)。

2020年印美簽署了《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

,又稱《地理空間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這個協議允許印度和美國之間交換地理空間情報。美國可以根據這個協議與印度共享敏感數據,幫助與印度的武器進行瞄準和導航,提高自動化的硬件系統和巡航、彈道導彈以及無人機等武器的精確度。

這四份協議爲印美進行軍事情報合作打開了大門。筆者認爲美國爲印度提供的情報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美國獲取的有關我軍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裝備和人員情報

美國通過光學/紅外偵察衛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以及信號情報衛星(SIGINT)等收集到的我軍在中印邊境地區的部署和實時調動情況,以及雷達,通信和電子戰等有源裝備的位置和參數情報。

美國通過將這一地區的GPS衛星的信號增強,爲印度軍用裝備和武器提供抗干擾的衛星導航和定位服務。

美國能夠通過衛星繪製三維數字地圖,爲印度的武器指導和軍事行動提供幫助。

[印度陸軍裝備的美製AH-64E武裝直升機]

筆者注意到《後勤交流協定備忘錄》(LEMOA)允許印美雙方使用對方的機場設施。那麼,理論上美軍能夠將有人和無人偵察機部署在印度邊境機場,用這些飛機對我方進行偵察活動。但是目前並沒有美方飛機出現在中印邊境的報告。

筆者還注意到,《通信兼容性與安全協議》(COMCASA)理論上允許印度購買美製的軍用數據鏈設備。但是印度的俄製戰鬥機肯定不會被允許加裝美製數據鏈設備,包括印度空軍的主力蘇-30MKI戰鬥機和印度海軍的主力米格-29K戰鬥機。但是法國陣風戰鬥機理論上可以加裝美製數據鏈設備,但應該還需要獲得額外的批准。因此美製數據鏈設備短期內還不會對印度空軍提供多大幫助。

我國對印美軍事情報合作肯定是有所準備的。我國的偵察衛星體系雖然還不如美國,但對印度還是擁有比較大的優勢。我們需要加強情報工作,做到知己知彼,同時在反偵察方面,不但要防範印方裝備,更要防範美國的衛星和飛機。

筆者相信,由於中印國力和軍事裝備體系差距巨大,我方擁有巨大的優勢,即使印度有美國的情報支援,印度也別想佔到任何便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