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尚超 青岛报道

不久前,青岛市教育局、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接连收到三封给山东师范大学平度实验高级中学(青岛平度华阳中学)语文教师宗凯丽的感谢信,信中真情流露、句句肺腑。三封感谢信都来自宗凯丽任教的2020级5班学生家长,从宗凯丽接手这个班级到现在,也才三个月左右。

鉴于华阳中学公民合办的属性,这里的学生来自青岛、潍坊等不同地区,青春期情绪波动、离家住校不适应、互相之间不熟悉等情况,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许多家长无暇分身照顾,孩子们情感上得不到充分满足,学校和老师成了他们的重要依靠。在人生最关键的拔节生长期,宗凯丽能做的,除了陪伴,还是陪伴。

永不放弃 陪他们走过每个清晨和黄昏

去年7月份,宗凯丽迎来了自己任教以来的第二批学生——2020级航空班5班,并担任语文课、语文课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大家庭,班级由最初的20多人逐渐增加到50多人,学生之间彼此陌生,班集体亟待融合。十几岁的孩子缺乏自制力,班级管理难度较大,但不管多难,宗凯丽始终陪在他们身边,用耐心和爱诠释“最长情的告白”。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叛逆,情绪波动较大,时常会有突发状况。班里有一名宗凯丽很信任的学生,平日阳光积极,每天会主动坚持留下自学半个到一个小时,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二。突然有一天,学生找到她,表示想退学,这让宗凯丽一时慌了手脚。

“没有什么具体原因,只是觉得自己心理出了问题,完全跟变了一个人一样。”沟通中,宗凯丽了解到,由于学生感觉跟第一名之间差距比较大,很难有再进步的空间。加上离家住校,一个月才能跟父母见一面,妈妈还有小孩子需要照顾,腾不出多余时间看他。学生经常会因为想家打电话,“妈,你过来看我一眼。”

“学校2-3周会大休,孩子担心第二名可能会有退步,因为太想给家里争口气,又特别困难,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宗凯丽回忆道,“那天他妈妈也来了,我们三个在一块呆了一晚上,从下午5点一直呆到晚上9点,一块沟通谈心,试着引导他,最后三个人一块抱头痛哭。”经过耐心细致的疏导,孩子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第二天又正常回到学校上课。

“后来,他每次回家都会自己做饭带给我吃,给我做红烧肉、五花肉,冬至那天,他带了一大盘亲手包的饺子。”宗凯丽说,“以后你到了一个地方,哪怕能跟他们通个电话,都会有一种归属感。”

孩子们刚步入高中生活,对住校和班级管理难免有不适应,宗凯丽会经常留意孩子们心情变化和上课表现。一旦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她会第一时间找到他们谈心,教导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知道孩子没有吃早饭,她就每天去餐厅的时候,默默给他们多带上几个鸡蛋。

“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了解是爱的源泉。”从任课教师到代理班主任,再到班主任,宗凯丽一门心思扑在班级和学生身上,经常忙到深夜十二点。她没有什么宏大的教育愿景,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把每一个学生带好”,静静地看他们穿过春夏秋冬,陪他们走过每个清晨和黄昏。

严爱守正 带学生是一个责任跟成长的过程

尽管带过一期毕业班,担任班主任工作,对宗凯丽还是第一次。在生活上关爱学生的同时,她严中有爱,把“严爱守正”的教风融汇于班级管理中。接手班主任工作后,她坚持常驻教室“蹲点”,掌握第一手材料,经常花时间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及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步入高中生活一段时间,学生不像刚开学的有冲动和干劲,学习动力不足。在沟通中宗凯丽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基本的规划和设计。“看到孩子前路迷茫的时候,就想给他们一些引导。”宋凯丽说,“感觉教他们的时候,更多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更多是为了能让他们找到人生方向。”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摸索中,宗凯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用班规约束学生的言行。班规试行阶段,她允许学生提出各自的意见建议,修订后每个人要签字确认、严格遵守,让学生逐渐接受管理,教导他们严于律己。

平日里,她会跟学生们分享毕业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动态,通过录制学长们的祝福短视频等给孩子们加油鼓劲儿、树立信心,朝着更优秀的方向成长。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刚接手的阶段,每天睡5小时对宗凯丽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当了班主任之后感觉自己的担子更重了,有时候班里学生有了问题,第一时间会想到是自己的问题,没有照顾好他们。”宗凯丽坦言,“中间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从当了老师、做了班主任之后,觉得自己有价值了。每次心情不好或者因为班里的事生气,孩子们会递过来一堆糖、奶茶,就感觉之前那些都是值得的。”

期间,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宗凯丽的身体出现不适,尾椎上长了一个小瘤子。但因为放不下孩子们,她咬牙坚持了好久才去医院做手术。术后又第一时间赶回学校,陪孩子们一块跑操、查宿舍,这也让学生们受到很大触动。“学生更多的是看你的行动吧,第一是陪伴孩子,以心才能换心。”宗凯丽说,“心心念念的还是这帮孩子。”

在华阳,全校100多名教师中,80、90后大概占了80%,不管学校、学生还是老师都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同时也是最好的年华。整体的年轻化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关系也更加亲密,老师们把学生当弟弟妹妹一样呵护,同时也能敏感察觉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引导。

“之前刚接班主任,有时候心里会不平衡,角色一直没有转变过来,也会有挣扎,有过不想干班主任的念头。”宗凯丽说,“收到三封感谢信时候,看着他们懂事善良的一面,有一种自己的工作被人认可的感觉,再苦再累都值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