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基本上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會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爲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很多家長就會給孩子買很多課外書。但培養閱讀習慣並不是買很多書就有用了,你買那麼多書,你的孩子就能自覺去看了嗎?因此,家長也還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引導孩子,逐步幫孩子培養閱讀興趣。不過這個步驟極容易出錯,培養閱讀習慣這個出發點是正確的,但很多家長在培養的過程中會使用錯誤的輔導方法。不同的孩子可能適用不同的輔導方法,平時網絡上推薦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未必正確。

有些家長認爲,只要書看得足夠多,孩子就掌握了閱讀能力。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閱讀量大並不能說明閱讀能力就好。家長買了一大堆書給孩子,書放在那裏就不管不顧了,沒有督促孩子閱讀,又不引導他們閱讀。有些本身就對閱讀不感興趣的孩子,就自然碰都不想碰那些書啦!部分小學生的閱讀自律性不強,即使是在家長的強迫下勉強把書看完,如果看的過程中沒有經過思考和沉澱,閱讀就沒有輸出能力,書讀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

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家長要做好引導工作。孩子在學校的時候也會有閱讀課,語文老師也會教一些閱讀的方法,但閱讀課的時間有限,教師也無法逐個學生進行引導,因此家長仍需要進一步輔導。家長要幫助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實踐,找出最適合孩子的閱讀方法,進一步優化閱讀技巧。

有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比較松,孩子心情好,就讓他多看些;心情不好,就讓他少看些;自己有空就監督孩子,沒空就隨孩子做什麼。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錯誤示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閱讀方式是很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好閱讀計劃,也不能因爲自己工作忙就不去輔導和監督孩子,要陪孩子一起執行閱讀計劃。

那麼閱讀計劃應該怎麼做呢?

家長要把閱讀的時間和頻率安排好,在星期一到星期五閱讀的時間可以不用安排那麼長,因爲這段時間學生要上課,騰不出太多時間,一般安排30分鐘就比較合適,在週末就可以延長到1小時。閱讀的頻率可以一週3-5次,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調整。接着就是安排閱讀的書目,各本書的閱讀順序要安排好,不要一下子看這本,一下子看那本,這樣對於加深閱讀印象是很不利的。最後是安排閱讀作業,你可以會給孩子出一些題目,如歸納主要內容,談談故事的啓發,或者仿寫故事等都是可以的,這樣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就會有更明確的目的,閱讀起來也會更加專注。

培養閱讀習慣也可能存在誤區,家長一定要注意,不然你的行爲就是把孩子往“坑”裏推。

本文編輯:小魚乾

(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