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的寫作題主要是看圖寫話,儘管看圖寫話的字數要求不多,通常是100-200字,但因爲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語言組織能力較差,經常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這也令家長感到很苦惱。看圖寫話也有訓練方法,只要家長輔導得當,就再也不用擔心孩子不會做看圖寫話題了。

“看圖寫話”,注意其中的動詞,有“看”和“寫”,先看後寫,所以學生首先要學會觀察,形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是人的思維和語言相結合的智力活動過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認識世界的一大方法。看圖寫話的觀察方法是先整體,後局部。瀏覽整體主要是知道這幅圖片的大致主題是什麼,觀察局部主要是通過觀察細節,對細節進行描寫,以此來豐富寫作內容。

想要寫好看圖寫話,家長還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題目給你圖片是靜止的人或事物,內容比較單調,有些學生很難從圖片中分析出一件完整的事。這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去觀察畫面,思考圖片中的人物動作,事情發展順序,讓靜止的畫面變得生動起來。

觀察完後就要動筆寫了,這一步是最難的,需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很多學生在腦海中已經將故事虛構出來了,但寫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寫了,經常寫了又改,作業本都被劃得亂七八糟。因此,在孩子動筆之前,家長先練一練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先讓孩子用自己的話將故事複述一遍,家長再幫孩子進行糾正,一次不行就兩次,直到孩子將故事講通順、講流利爲止。經過訓練,孩子敘述出來的故事也很清晰,故事結構就會更嚴謹。

對於組織故事其實也有“訣竅”,如果孩子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家長就可以給他們一些提示,讓他們根據“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這5個寫作基本要素去組織內容,將碎片化的信息串聯起來,最終形成的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如果想進一步提升,還可以教孩子一些其它寫作手法,例如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讓故事人物的形象變得更加立體。

最後,還需要建立孩子的寫作自信。有些孩子寫作基礎不是很好,家長怎麼教都教不好,有的家長甚至都輔導到發脾氣的,就會說出一些不好的話語,從而讓孩子更加懼怕寫作。每個人都有不擅長的地方,但勤能補拙,家長輔導孩子也要有足夠的耐心。一開始輔導的時候不要選擇那麼難的題目,可以先從簡單的題目練起,如果孩子寫不了一段話那麼長,就讓他從一句話練起。如果孩子的表達準確,家長要及時進行表揚,讓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悅,漸漸愛上寫作。

看圖寫話是初步鍛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隨着年級的上升,寫作要求會越來越難,因此家長要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幫他們打好寫作基礎,不然以後就更難輔導。

本文編輯:小魚乾

(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