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KY媒體部第一帥崽47。此刻,我懷裏正抱着一個剛分手、哭得半死不活的小姐妹。

說起來,這位朋友是真的情路坎坷:

不知道在你們身邊,是否也有類似的朋友:ta們在關係中傾盡所有對對方好,爲了滿足對方,不惜壓抑自己的需求;一再妥協退讓,但換來的卻是對方變本加厲的糟糕對待。

這樣的人看起來似乎更懂事、更善解人意,在關係中卻常常得不到別人的重視和珍惜。爲什麼會這樣?除了“遇人不淑”,還有一個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不尊重自己。

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你會明白哪些行爲是不尊重自己,以及如何應對那些讓你感到痛苦不已的人際關係。

先別急着說“我纔不會像他們那樣委曲求全呢”,也許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你在不經意間已經做出了不尊重自己的行爲,來看下面這張【不尊重自己行爲一覽表】

如果這些情況曾經也出現在你的身上,可能在很多時候,你還沒有清晰的自我尊重的意識。

自我尊重真正的含義是什麼?爲什麼說它對我們的人際和個人發展來說尤爲重要?接下來,我就和大傢俱體聊聊這些問題。

首先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什麼是尊重點我查看)。它包含這三個重要元素(Farid, 2005)

尊重自己即要求我們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它與尊重的這三大要素息息相關,但也有着更深一層的含義。

這裏的公平不是指僵化的、絕對的公平,而是說要有彼此付出的動機,是一段相對互惠、互有考量的關係。

所以,如果對方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覺得自己的意見更重要,常常忽略你甚至貶低你,但你依然覺得可以接受,那說明你不夠尊重自己。

重視自己指的是要給予自己足夠的關注,清楚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

而且,當你覺察到自己在一段關係中明顯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你需要做出實際行動來響應對自己的重視,包括表達意見、制止對方傷害你的舉動,或是離開這段關係,等等。

尊重自己還意味着當別人明顯傷害到你時,你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動(Dillon, 1995)。比如說,對方忽視你的意見、強迫你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或是對你的身心造成了實質傷害,你不會就此妥協,而是能夠不斷爲自己發聲和反抗。

當別人貶低或是批評你時,你不會輕易因爲他人動搖自我認知、放棄自我的選擇,或是改變自己讓他人滿意。你相信每個人(包括自己)不論是什麼出身,何種地位,獲得了怎樣的成就,都有着作爲一個“人”的尊嚴,並基於這樣的信念去生活。

看到這裏,或許你會感到有些疑惑。

尊重自己這件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如果我們心甘情願這樣爲一段關係“付出”,或許總有一個人會懂我們的珍貴?

No no no,請扭轉一下“不尊重自己=付出=懂事=良好品質”這種概念。尊重自己真的很重要。

之所以說尊重自己是一切人際交往的前提,是因爲它在人際關係的不同層面和不同環節,都發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一旦缺失了對自己的尊重,還會產生一些很糟糕的後果。

具體來看,尊重自己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首先,它教會別人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其次,這是自我品質的體現,幫助我們贏得他人的欣賞。

在《Dignity, Character, and Self-Respect》一書中同樣提到,尊重自己意味着一個人能夠明確自己的處事標準和人生追求併爲之堅守,這其中包含了高度的自我覺察、自信、自律、自我調適等能力。

而且,在踐行尊重自己的過程中,還面臨着與他人發生衝突的風險,這恰恰也是勇氣的體現。所以,尊重自己是一種良好的品質,能夠贏得他人欣賞,提升自尊水平。

尊重自己在人際中之所以特別重要,除了因爲它爲我們帶來收益,還因爲一旦缺少了它,我們就可能會遭受一些損傷,承擔一系列負面、消極的後果……

一方面,缺乏對自己的尊重,可能誘發他人身上“壞”的一面,使得他人進一步剝削、傷害我們。

面對朋友、家人或戀人,如果我們不能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利,我們就會進入某種被壓榨的角色,變相地鼓勵他人不斷“變壞”(Peterson, 2018)。

另一方面,即便對方沒有惡意對待你,當你無法尊重自己時,也很難發展出對生活、對關係的真誠興趣,與對方建立深入的連結。

這是因爲,當你通過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情緒去維繫關係,對方就沒有辦法去了解真實的你是什麼樣子,也很難與你進一步深入交往,更別說建立起真實穩固的情感連結。

而且,正因爲你的“犧牲”,你們之間的問題在雙方都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且沒有被解決的情況下,就平息了。

你們不僅不知道對方真實的感受是什麼,甚至還可能積壓下一些本就不存在的矛盾。

一段好的關係應該建立在對彼此真誠的興趣上,你們會好奇對方經歷了什麼、有什麼感受,並以此作爲增長生活經驗、促進感情的無盡源泉(Kernberg, 2011)。

但是,不尊重自己的行爲實際上阻絕了彼此坦誠交流的機會,雙方勢必也無法建立起真誠的興趣。

所以說,只有在尊重自己的基礎上,我們纔有機會獲得一種健康的人際關係,並讓這段關係能夠“可持續”地發展下去,走向一種更深入、更平等和諧的狀態。

既然已經瞭解了自我尊重在人際中的重要作用,那麼……

第一步需要提升自我覺察,瞭解自己真實的需求。

很多人之所以不知道如何表達、如何拒絕,是因爲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麼。所以當別人提出了相悖的要求時,我們無法準確地感知自己內心的聲音,那種衝突是非常模糊的,所以也難以表達。

你可以:

在明確了喜好和需求以後,設置底線和自我規則也尤爲重要。

一些社會共同認可的底線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恪守的,比如不允許暴力、出軌等等,但每個人也要明確自己的規則。

你可以在不同的人際關係類型中設置自己的底線。

一旦明確了這些底線,就需要守住它們,否則別人也會認爲我們的底線輕易就可以忽視和僭越。

然後,你需要學會對違背自己意願的要求說“不”。

對於不習慣拒絕的討好者們來說,有一些小技巧可以讓ta們練習和學會拒絕(Braiker, 2011):

用“我”的句式能夠展示主權,表示你的拒絕是在爲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負責,而非攻擊他人。而且,當你思考如何用“我”來表達時,已經完成了對自己的感覺、想法的識別。

如果你給了太具體的細節,對方可能利用你的解釋追着你繼續要求。

總之,做到語氣堅定和少給解釋,可以提高拒絕的成功率。

每次說了“不”後都給自己正向鼓勵,不論是內心的積極自我對話、誇自己“做得好”,或是給自己物質獎勵,幫助自己強化尊重自我的概念。

最後,面對侵犯了你的權益,讓你感到不舒服或造成了實際傷害的人和事,要維持憤怒和不容忍,並學會有效地保護自己。

剛開始或許你會感到茫然、不習慣,甚至有些困難,你可以參考下面的方法,完成這份屬於你的功課。

不尊重自己的人在關係中很容易順應別人的期待和要求去生活,在這樣的過程裏,你只會感覺越來越偏離了自己的人生軌跡,越來越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也難以成爲自己。

同時,當你不尊重自己的時候,別人也感受不到你的價值和個性,你會失去那份自己獨有的吸引力,甚至可能成爲別人的“工具”。

能夠尊重自我的人,在建立關係時會保持自我。Ta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意願或改變自己的行爲,來維繫和諧或是取悅對方。這不僅是一種對自我的有效保障,也可以幫助ta們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際關係。

很多人在一段關係中受傷後,往往會反思自己究竟是哪裏做得不好,惹對方生氣,使對方耗盡了對自己的感情。Ta們不斷地去改變自己,在下一段關係中以一個“更好的自己”去相處,但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任意。

“爲什麼總是我遇到渣男/渣女?”

“爲什麼我都做得這麼好了,Ta還是不喜歡我?”

在問這些問題和改變之前,請先問問“ 我是否做到了尊重自己”。

你當然可以善解人意,但前提一定是不委屈自己。

以上。

References:

Braiker, H. (2001). The disease to please: Curing the people-pleasing syndrome. New York: McGraw-Hill.

Dillon, R. S. (Ed.). (1995). Dignity, character, and self-respect.Psychology Press.

Kernberg, O. F. (2011). Limitations to the capacity to lov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92(6), 1501-1515.

Peterson, J. B. (2018). 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Random House Canada.

Farid, S. (2005). Respect. Beyond Intractabilit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