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间一壶酒

最近,电视剧《什刹海》在cctv1套热播,这个由付宁编剧并执导,刘佩琦、连奕名、曹翠芬、张龄心、关晓彤、张晞临、刘敏、闫龙飞领衔主演,吴磊、牛莉友情出演的都市家庭剧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关注。

该剧以北京什刹海胡同里庄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为主线,讲述了一家人现代而琐碎又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日常故事。故事虽平常,但在镜头转换间,关于老北京特有的文化气息和相关风俗礼仪的记述,让观众大呼过瘾。

可以说,看完《什刹海》,也就近距离感受了老北京。比如剧中提到的老北京过年的风俗,关于餐饮文化、中药文化、太极拳术的记载,关于皇城根前的种种民俗等等。一部电视剧折射出很多老北京特有的烟火气。

对于什刹海,可能北京人比较了解,这是北京市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

俗话说 ,先有什刹海,再有北京城,这话不假。据史载,什刹海最早起源于魏嘉平二年(250年),当时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干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刹海一带。

13世纪,蒙古灭金,所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都城。依托什刹海这片水域,元朝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也就是从元朝起,什刹海周围就成了“大都”最繁华的商业区,有“北京古海港“之称。

明朝中叶,什刹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锐减,于是,朝廷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一条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与后海隔开,积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后海,从而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

如今的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原因是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

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等。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如今,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京城文化街之一。

通过电视剧大家可以看到,什刹海附近有大量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剧中反复提到的烟袋斜街等。

什刹海地区,历代名人荟萃。在此居住过的名人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米万钟及诗人三兄弟袁崇道、袁中道、袁宏道,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等,无不名声显赫。

有红学家认为,恭王府花园就是《红梦楼》中所述大观园。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府邸,而和珅府之前这里原是曹家的宅院。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尚待考证。

恭王府的北边有大翔凤胡同,胡同内有一叫“水井坊”的院落,传为曹家房屋,院内现有一口水井,传为曹家用过。

电视剧中提到的苏造肉来自清宫,是清宫里一味家常菜。清亡后,由原来厨师将此法传到民间,成为什刹海集市上的一样名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