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送你一朵小紅花》,超出預期的效果,心靈之美,虛實融合,笑和淚一起飛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被逼入人生縫隙的少年,由於癌症,身體虛弱,獨自對抗痛苦。以他自己的話來說,“夜裏痛得無法入睡”,大夫說復發是一條必經的道路。

不知哪天,會突然暈過去。又不知道哪天睡去了,就睜不開眼睛了。於是他孤立自閉,不交朋友。因爲他害怕"我剛把真心掏出來,我就死了……"

他的名字是韋一航,二十歲,腦癌病人。他想,自己會帶着癌細胞,默默地離開。但是他遇到了馬小遠。韋一航對癌症的態度,是逃。馬小遠態度,就是進。

她很可愛,總是出其不意,讓男主感受到自己還有愛,有着對生命的熱忱。不自覺地跟隨她,換個角度,重新看人生。

海產品市場被他們當作熱帶沙灘;充水的塑膠泳池是死海;冰場是南極;尿味撲鼻道的樓梯間被當作一個億年洞穴;建築的沙堆是撒哈拉;鼓風機是珠峯風口……

他們遊弋其中,樂不可支。生命可能毫無意義。但是,兩個有趣的人卻認爲這一切都是美好的。這樣的巧思,讓故事舉重若輕,靈氣十足,極具代入感。

影片裏有一個場景,看得人熱淚盈眶。

韋一航想去旅行,卻又氣憤、絕望,“就這樣還不如死。”爸爸突然扇了一下耳光,他跑了出來,呆在鄰居的房子裏。

天黑了,爸爸來找他。羞愧得滿臉瑟縮,手裏拿着一大袋藥。“自從你生病以來,我一直對死字無動於衷,”他不是生氣,只是害怕罷了。

“你想住在這兒也行,”他說,“我幫你把藥拿來,這個半小時喫兩粒,這個一粒,這兩種藥要同喫……”

他包容了孩子的一切叛逆,瞭解他的傷痛,而且全家人,也都盡全力幫助他治病。

那時,韋一航正站在門外,聽見外婆說,要不,把我的房子賣了,給航航治病。還有人說,我能出多少,能做多少。

是啊,大家都在乎他。中國的家庭,從不缺少這種無私的關懷。就像一雙無形的手,在你陷入低谷時,它們會站起來,用愛託着你。電影裏到處都是這種細枝末節。

病友羣的羣主實際上並不是癌症病人,是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她一生中一直激勵着其他人,卻發現自己癌症復發,悄然離去。老公一直生活在內疚中。他接手了病友羣,安排活動,舉辦聚會,請人講課。他不求回報,堅守晚了的諾言。

一位父親,女兒得了癌症,帶着自己的孩子去外地治療。可悲的是,兩個人來,一個人回去。拿着行李箱、碗盆和被褥,他萎靡不振地走在大街上,韋一航叫來了牛肉飯外賣。外送信息上寫着:"給坐在路口的父親。送餐人:女兒。

上述種種,一想起來,就不禁淚流滿面。

影片結束時,馬小遠離開了。他父親本是個很有趣的人,渾不吝,但是馬小遠離開人世後,他幾乎一夜間白了頭。

當一個人生病時,家人會以加倍的包容,來對待這個痛苦的人。因爲,這裏是家。

影片裏有一個場景,是媽媽在吹牛,“我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仔細想想,她又溫柔地說:“噢,我也很害怕。“

“你害怕什麼?”韋一航問媽媽。她他猶豫了一下,說:“我怕失去你。”

她抹去眼淚,問兒子:“你怕什麼?”韋一航沒有說出自己的心裏話。媽媽直截了當地說:“不,你怕失去她。”

當死期臨近時,生活就像沙漏一樣一點點地逝去。永久的命題自然會提出:怎樣面對剩下的時光?怎樣待人?如何愛?

馬小遠給出了她的答案:忠於自己,竭盡全力去做每件小事,每一分鐘,每一秒。韋一航父母也給出了回答:不管怎樣,還是用心過每一天吧。

正是在這種時候,韋一航才明白,自己是多麼的留戀這個人世間。是的,人們對於擁有什麼,總是視若無睹。站在死亡面前,回頭去看,纔會發現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大大的福氣。

因此,絕症是一種殘酷的折磨,同時也是憐憫的提醒。這是用另一種絕決方式告訴我們的:普通日子自有它的光輝和珍貴。

此時,陽光溫暖,水波溫柔,我們無災無病,夢想在胸口,愛人在身邊。人世間如此美好,讓我們走馬觀花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