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间一壶酒

这段时间,一个关于内蒙古满洲里市启动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消息再次引爆网络,也让这个之前就曾因境外疫情引发全国关注的小城再次浮现到人们眼前。

满洲里,一个或许因为遥远而少人去过的城市。但这个城市这个季节,或许比雪乡还美丽。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到这座美丽的童话小城去看一看。

满洲里隐藏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但它的位置非常特殊,它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内靠东北三省,在这里可以“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被誉“东亚之窗”。

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满洲里灯火辉煌。很难想象在草原的中心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城市,会让您流连忘返,想要定居于这里。

历史上的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这一地区在元明时代一直属于东蒙古王公的草原领地,是蒙古人最优良的水草牧场之地,也是清政府边防哨所--卡伦所在地。

1895年,沙俄政府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签订了《中俄密约》,迫使清政府允许俄国修筑从赤塔经过中国东北连接沙俄乌苏里铁路的“东清铁路”,从此拉开了这座小城的建设序幕。

1901年,修建中东铁路的俄罗斯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小火车站,俄语音译成汉语为“满洲里”,并在此开始建城。10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边陲小城变成我国最大陆运口岸城市。

中东铁路作为1896年沙皇俄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的产物,尽管有沙俄殖民色彩,可客观上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文明和理念,并促进了东北早期工业的发展。

看似边远的满洲里,历史上却不平凡。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一大批具有知识分子就从这里赴苏俄学习马克思主义,共产国际也派出大批代表和军事顾问从这里进入中国指导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这里设立了满洲里国际秘密交通站,我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刘少奇、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等人都曾从这里出入境。

由于满洲里早期城市发展受到沙俄殖民者的影响,加之对俄对欧口岸的性质,俄罗斯文化影响较深。如今,这里的街头巷尾也随处可见俄文、蒙文与中文同时出现的牌匾,还有各种欧式建筑和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俊男美女轻松映入眼帘。

新城市的快速崛起,也吸引了俄罗斯人大量涌入。为了生活的需求,俄罗斯人打造出不同风格的木刻楞建筑。至今在火车站对面的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上还保留了一些俄式民居建筑:木刻楞和石头房。

很多来过满洲里的朋友,都会被这里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所吸引。比如当地的俄罗斯套娃广场,以此为主题可谓全国唯一,也充分体现了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

当地有一著名的俄罗斯婚礼宫,当地人称之为“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颇有中西风情交融的印记。看到如此漂亮的宫殿,相信有很多青年男女羡慕能在这里登上婚姻的殿堂吧。

到满洲里,中俄交界的国门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国门是中俄两国铁路的连接点,这里伫立着一座青灰色花岗石的“门”字形建筑,由此出去,就是俄罗斯。

由于满洲里先有铁路后有城,火车头就成了这座城市的象征。火车头广场位于国门旁,这里还停放着一辆古老的蒸汽机车车头。

满洲里地处中温带最北端,冬季漫长,冰雪文化盛行,为年度“中俄蒙国际冰雪节”举办地。来到这里可以到滑雪馆玩一玩,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由于文化的交融,如今俄罗斯人带着啤酒、红肠、面包和酸黄瓜到野外唱歌跳舞的娱乐方式也为满洲里居民所接受,这些食品已成为当地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大家可以尽情地品尝蒙古奶茶、蒙古烤肉、蒙古手抓羊肉、俄罗斯碳烤盘肠、俄罗斯原始碳烤大串拼盘、萨摩撒(俄式肉包)、乌克兰红菜汤、满洲里涮狗肉、两吃秀丽白虾、满洲里全鱼宴、鱼匹子、呼伦湖鱼罐头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