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就一個短文播報功能有這麼牛嗎?國外要實現這一功能就有這麼難嗎?難在哪裏?

北斗三號最大的功能特色就是短報文的功能(可以實現1500字以及圖片傳輸)、以及位置通報功能!他可以把導航和通訊更好地結合起來的智慧成果!2020年北斗三號完成了全球組網,而且正式開始投入了使用,也就真正實現了打造獨立自主的世界一流的衛星導航系統。

短文播報功能到底是怎麼實現的,GPS以及很多的定位衛星實現起來爲何這麼困難,我們先來看一段專業的解答:

在3萬多公里的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發射兩顆衛星,再加上高度儀,形成較粗略的定位。 簡單地說,定位衛星的軌道越低,其精度就越準。進入到北斗二代和三代之後。我們有30顆運動中軌道的衛星跟美國GPS的功能相同。定位能力追上來了,同時又保留和增加到五顆赤道靜止軌道衛星,延續和增強了北斗一代的通信功能。其實我國之所以要發展北斗導航,關鍵在於GPS限制了民用定位的精度,高精度定位只有美國軍方纔能使用,而且我們也不可能把軍用定位寄託在別人身上。北斗短文播報是通過衛星實現數據傳輸,因此可以認爲沒有信號範圍的限制。對於那些常年活動在無公網信號地區的人們,如船員、海上勘探人員、旅遊等羣體,北斗短文功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對於北斗衛星的短文播報功能,據說在2008的時候,那個時候短文播報就能實現,只是智能發佈150個字,在汶川地震救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爲地址之後通訊阻斷,衛星通訊成爲了唯一的方式!

這就得益於北斗的衛星導航系統重要作用了:

1994年到2003年我國完成了北斗一號的系統完成,這個時候北斗僅僅是爲中國區域提供服務。而且很多的技術都是引進的技術,還不具備完全的獨立自主化,而且在很多功能上來說也並沒有那麼的發達,僅僅是體用了定位、授權時間、廣域差分和短文通訊服務,最開始也就是150個字。當時組成了組成的一號系統也就是僅僅是3顆衛星。

所以北斗短文播報在一些特殊場景下,以及困難的救援環境下,很難語音發出聲音,而通過圖文的方式傳送信息是最有效的,那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了,而且本身文字佔據的傳送信號通道小一點,相比較語音肯定更久利於傳播!

那麼國外方面到底實現起來容易嗎?

我的理解是目前而言,實現起來畢竟困難,由於政治原因,以及衛星是12年的一次更新迭代,只有到了更新迭代的時候,其他的三大衛星纔會考慮跟進功能吧!而北斗逐步的在民用當中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目前iPhone手機都開始支持了北斗衛星的導航系統。

隨着很多軟件在定位系統方面支持北斗、硬件芯片層面支持北斗,我們就可以正常使用了,而且還是在很多場景下使用,至於說短文播報是以怎麼的形態開放給大衆,會不會開放給大衆,這個就另外一回事了,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PS.文獻來自部分文獻來自新華社首席總設計師謝軍採訪稿整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