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跨年夜,多地的倒計時活動被取消,但人潮仍然義無反顧地擁擠在廣場上盯着手機倒數,喊得比往年還要用力。從前總是盼望着「××××,對我好一點」的人,今年唯一的願望就是「2020,你快走吧」。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出乎意料的事情時刻在發生。當你以爲自己會在牀上平躺一週後迎接新一年,結果一躺就是兩個月;憋在家裏的你一再懷疑自己的廚藝,卻還是自信滿滿開始練習蒸涼皮;當你以爲經歷生死之後的打工人會更愛惜生命,卻發現大家正習慣於爲了高薪而996——儘管頻繁發生的猝死案一次次地質問打工人「要命還是要錢」。

錯愕,這大概就是過去一年的縮影。

所以在2021年初,我們想從最基礎的個體情緒出發,看看過去的12個月裏,普通人的生活除了喪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向上的、積極的變化。

新偶像

2019年,國際環境變得不穩定,中國捲入貿易摩擦,電視裏不斷傳出對中國不利的新聞。於是,2020年早早到來的春節就像是一個火盆,不管是整體還是個人,都希望早早跨過去,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契機。

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安排,尤其在生活和經濟上。

整個一二月份,百度搜索上第一梯隊的熱點,便是「新型冠狀病毒」「武漢封城」等疫情相關詞。每個人都想知道這病毒是怎麼來的,武漢爲什麼要封城、要封多久。

在未來,沒有經歷過這場疫情的年輕人也許無法共情,2020年初中國人急於搞清楚「醫用外科口罩」和「KN95口罩」時的感受。

3月,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成爲焦點。一方面中國疫情迎來轉折,大家開始搜索「復工復產」;另一方面美國疫情雪崩式潰敗,「美股熔斷」的熱度上升至第一梯隊。太平洋兩頭截然不同的境遇,成了3月的主要談資。

疫情期間的挫折不只來自病毒,還有偶像的離開。影響一代人的傳奇「科比」和「馬拉多納」,還有電視臺上的老面孔「趙忠祥」,他們的離世也讓身處挫折中的普通人變得更加沮喪。

這些無力感的交織讓普通人急需新的精神支柱,指導自己在困難中繼續前進。在一月初,這個人是「鍾南山」,隨後是「張文宏」和「李蘭娟」。

這些名字的熱度開始上升,他們對疫情所作出的判斷和應對,成爲了普通人的行動準則。平日裏戲謔「磚家」的普通人開始重新審視「意見領袖」能夠發揮的作用,並將其視作寄託了社會希望的符號。

疫情之下的普通人找到了新的「偶像」,並開始變得願意去相信偶像的力量。

新生活

疫情有所好轉,大衆生活開始重回正軌。

從3月開始,「復工復產」「在家辦公」和「在線網課」等內容的搜索熱度開始提高。在家憋久了,大家已經閒得開始幹正事了。多拿一些績效、多補一點學分,總是好的。

4月,「宅家運動」的搜索熱度也開始提升。疫情期間單調的「坐喫生活」和「躺喫生活」讓普通人們開始犯愁自己的體重。眼瞅着夏天就要到來,再不減肥可能就晚了。

在這個階段,在B站帶人飆汗的帕梅拉也開始走紅。內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普通人的居家生活開始變得多元。

變得更多元的不只是生活狀態,線上消費在疫情期間也發展得相當迅速。

2月初疫情正盛,「人流避擁擠」的口號言猶在耳,出門購買口罩還要考慮口罩折損率的情況下,每天早起在盒馬、叮咚買菜等平臺搶號,騎手小哥成了許多年輕人心目中的聖誕老人。

當時的難點並不是沒錢,而是錢花不出去。

在線購物的習慣在機緣巧合下被培養、鞏固,直播帶貨就有了溫牀。5月,「直播帶貨」的熱度上升至第二梯隊。直到雙11,動輒數千萬的直播觀看人次數、數十億的銷售額,更讓人確信這已經是一羣人的日常消費方式。

3月底到10月底這半年多時間裏,一度漲超70%的阿里股價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2020年給年輕人培養的另一個習慣,大概就是在國內發掘新的旅遊目的地。

5月和10月,「國內遊」熱度升高。疫情背景下,以往喜歡出國的遊客今年都留在了國內。夏初大家的選擇是「周邊遊」,國慶期間疫情控制情況變得更好,甘孜、青海湖、稻城亞丁成了朋友圈的熱目的地。

在疫情的推動下,年輕人的生活逐漸走向線上,從學習、工作到消費、購物,再到健身。曾經李開復口中最不容易被AI取代的健身教練,如今可能也會有些職業焦慮。

按照如今的發展趨勢,如果未來的某一天,最講究身臨其境的旅遊被在線AR、VR等技術手段替代,也並非不可能。

新對話

從2020年的夏天開始,生活開始逐漸迴歸正軌。從夏初的五六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隱祕的角落」到年底的「丁真」,大家又開始追星、看電視劇了。

不同往年的是,2020年娛樂向熱詞的背後常常有更大的討論空間,比如性別、年齡和階層等話題。

從劉敏濤四分譏笑、三分薄涼、三分傲慢的眼神起勢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直接站在了傳統選秀的對立面,讓幾十位30歲以上的女藝人重新登臺競爭。雖然它最終還是走了少女選美的老路,但它爲女性年齡、女性工作等話題提供了素材。

11月,「上海名媛」出現,社交場上對於「拼單名媛」的討伐開始盛行。但在大衆戲謔、調侃之餘,也有一部分人開始討論「名媛」本身的意義,討論「名媛」這個詞的「污名化」產生,以及這條「鄙視鏈」的過程。

雖然如今互聯網上的賽博叫罵仍然常見,但已經有一部分年輕人也更善於從現象挖掘背後的內核,用更理性的觀點交流。

除了和「人」對話,2020年的年輕人也善於和知識對話。過去這一年,獲取知識的門檻變得更低,從專業人士、大學教授到中科院物理所,他們也帶着知識出現在離年輕人更近的地方。這些老師、機構的評論區,就成了「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的課堂。

在這種氛圍之下,年輕人能更便捷地找到了解「內卷」「嫦娥五號」和「男女對立」的頻道,在有意義的交流和對話中,更有效地提升了自己。

受疫情影響,在過去這一年我們總是習慣於放眼全世界。除了隨時可能發生身邊的疫情,我們總是在聊一些大而泛的事情。比如美股又熔斷了、誰的凡爾賽又被揭穿了、郭敬明和於正誰先涼……我們總是把目光放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聊一些大到兩隻眼睛都看不完的事情。

但當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一年,年初的你在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做成了電飯煲蛋糕;春天時你通過直播去武大看了櫻花;「姐姐」熱播時你跟着大家一起搜索梵蜜琳的成本,看看它的原料到底多少錢一斤;年末你跟着大家一起買基金,把白酒基金和新能源基金看了個遍,一心搞錢讓自己變得更自由……這些小事其實也可愛,雖然它可能小到讓你想不起來。

相比明天誰來掌權美國,家裏的貓又變胖了一點點、電飯煲裏蒸的蛋糕成型了這些小事可能更讓人動容。

過去一年發生的一系列事情,確實是普通人無力改變的系統問題,就算我們擠破頭擠進嚴肅話題的討論,也難以將現實改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但意識到這種無力感,或許也是一種契機,提醒我們,是時候將更多關注放回自身的幸福感了。比如意識到口罩的重要性以後,家中常備一些存貨;意識到996對身體的損傷後,主動從「內卷」的生活中剝離出來。

從「爲××發聲」到「爲自己而活」,生活的重心回到對自我的關照,讓自己更關心與朋友、家人、愛人的關係,並愉快接受自己的「乾飯人」的形象——這些並不妨礙你繼續向上。

個體的改變對於系統可能微不足道,但你可以將「替自己定義什麼是值得過的一生」作爲改造世界的第一步。

當羣體都在討論得失、覺得無力,可能就是你重新定義自己的時候。

作 者 | 阿 米

編 輯 | 小 唐

設 計 | 戚 震、鄭舒雅、宋丹琳

數 據 | 百度搜索大數據

相關文章